ID: 24236278

【核心素养】 浙教(2024)版七上《3.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第一课时》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11-2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115957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案,3.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第一课时,核心,2024,浙教,素养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使学生理解从古代到现代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变化历程,包括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盖天说、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演变;认识到地球、太阳乃至银河系都不是宇宙的中心。通过了解现代科学家的理论研究和天文学家的天文观测,认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知道宇宙模型的不断更迭和现代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形成初步的空间宇宙观。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通过分析历史上不同宇宙观的优缺点,理解科学理论如何随着观察和证据的积累而发展和改进。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得出星系运行规律;通过实验模拟、逻辑推理、理论辨析等,建构宇宙的静态模型、膨胀模型和大爆炸宇宙理论模型。 探究实践:通过观看视频、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天体现象,模仿古代天文学家的工作方式。通过探索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解探索宇宙不仅需要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而且需要基于新的证据,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并不断修正、完善宇宙学说。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强调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对科学家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体会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悟科学家不畏艰辛、敢于争论、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课前预习】 一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 . 托勒密认为, 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 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 ”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 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 旋转。地球也是一颗 ,它上面像陀螺一样 ,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 转动。 二 现代宇宙学说 1、星系运动的特点— 的发现 (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2)星系离我们 ,退行的速度 ; 其中V是星系退行速度,d为星系到观察者的距离,H为哈勃常数。 (3)星系间的距离在 。 2、大爆炸宇宙论 (1)大爆炸宇宙论的内容:宇宙起源于极高温、极高密度的“奇点”的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断膨胀、温度不断下降,生成各种物质,形成各种星系,演化成今天的宇宙,今天的宇宙仍将继续膨胀下去。 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2)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依据:现代观测中发现的星系运动特点,即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说明宇宙正处在不断膨胀之中,如果能将时间倒退,宇宙中的星系就会聚在一起(一点),所以就认为宇宙起源于这个点,这个点发生大爆炸就诞生了宇宙。 【课中研学】 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1.古代人的宇宙观 (1)请你说一说,古代对于宇宙的起源有哪些传说? (2)思考:古代人为什么会对宇宙的起源形成这样的认识? (3)中国战国时期的“盖天说” 中国古代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早期的古希腊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盖天说这种宇宙观,虽然已经摆脱了神话的影响, 但远没有揭示宇宙的本质。 (4)到秦汉时期,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月球和5颗行星的基本运动规律,并能推算天象的发生。 (5)亚里士多德 ①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整个宇宙由环绕着地球的七个同心球壳组成,太阳、月亮、行 星和恒星分别处在不同的球壳上,它们都围绕地球做完美的圆周运动。” ②空间的位置是绝对的,地球的地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每个物体都有它的天然位置。 亚里士多德把宇宙空间分为“月上”和“月下”两部分、天上的物体就在天然位置上, 它们随天球做圆周运动,月下和地面附近物体的天然位置是地心,它们之所以做落体运动,是因为它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