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6671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共177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必修2

日期:2025-10-3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81260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人教,生物,学期,学年,高二
  • cover
(课件网) 复习回顾: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分解者 肉食性动物 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起点: 能量流动渠道: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食物链(网) 10%~2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呼吸作用 能量散失形式: 热能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问题探讨: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问题探讨】 胡杨能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可顽强地在荒漠中生存繁衍。然而,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一些远离水源的胡杨也难逃死亡的厄运。这些死亡的胡杨虽历经烈日和荒漠的摧残,却依然傲立于大漠,其枝干往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特造型。 讨论: 1. 胡杨死亡后,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腐烂? 【问题探讨】 胡杨能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可顽强地在荒漠中生存繁衍。然而,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一些远离水源的胡杨也难逃死亡的厄运。这些死亡的胡杨虽历经烈日和荒漠的摧残,却依然傲立于大漠,其枝干往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特造型。 荒漠中缺乏水分,分解者数量很少,因此死亡后的胡杨无法 被快速分解。 讨论: 1. 胡杨死亡后,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腐烂? 2. 有研究表明,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一般比草原的贫瘠,这是为什么? 【问题探讨】 2. 有研究表明,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一般比草原的贫瘠,这是为什么? 荒漠中生产者的种类与数量很少,能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就少;消费者与分解者也少,物质循环缓慢;土壤中可供分解者分解的动植物遗体等很少,且分解速度较慢,因此土壤中积累的营养物质很少;而且,胡杨还会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比草原的更为贫瘠。 【问题探讨】 一. 碳循环 【思考.讨论】 分析碳循环的过程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能在大气和海洋、河流之间进行交换。因此,碳还可以长期固定或保存在非生命系统中,如固定于煤、石油或木材中。人类对煤和石油等能源的利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讨论 1. 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思考.讨论】 分析碳循环的过程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能在大气和海洋、河流之间进行交换。此外,碳还可以长期固定或保存在非生命系统中,如固定于煤、石油或木材中。人类对煤和石油等能源的利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讨论 1. 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还有碳酸盐); 【思考.讨论】 分析碳循环的过程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能在大气和海洋、河流之间进行交换。此外,碳还可以长期固定或保存在非生命系统中,如固定于煤、石油或木材中。人类对煤和石油等能源的利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讨论 1. 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还有碳酸盐); 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2. 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构建碳循环的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生产者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光合作用 生产者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光合作用 溶解 生产者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光合作用 溶解 光合作用 生产者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溶解 光合作用 生产者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溶解 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等; 生产者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溶解 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等;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生产者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溶解 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等; 将二氧化碳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