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4课,上承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下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与国际格局演变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教材以“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为核心,按区域划分的逻辑展开,形成三大板块:第一板块聚焦亚洲的万隆会议,从背景、概况、内容到意义,凸显发展中国家首次独立登上国际舞台的历史意义;第二板块围绕非洲独立运动,以“非洲年”(1960年)为核心,梳理从北非觉醒到纳米比亚独立的完整进程,展现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三板块关注拉丁美洲,通过古巴革命与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呈现拉美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学过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掠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例如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内容,对“殖民压迫”“民族独立”有基础认知,且通过新闻了解发展中国家、国际合作等现实概念,易将历史上的民族解放与当代国际局势关联,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具备初步的史料分析与时间轴梳理能力,能通过文字材料、图表归纳历史事件的原因与影响。但在理解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中“同”与“异”的具体所指、非洲独立运动的阶段性以及发展中国家崛起推动世界多极化的深层关联等方面,需借助案例拆解与逻辑串联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及万隆精神;非洲独立运动的基本史实及“非洲年”;拉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史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学习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深刻认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强大阻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认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逐步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万隆会议、非洲独立运动、拉美人民的斗争的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分析亚非拉国家新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教学法、时间轴梳理法、案例分析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梳理、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时间轴,同学们,回顾历史,新航路开辟后,亚非拉国家长期沦为西方殖民地,遭受残酷掠夺;一战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埃及华夫脱运动等斗争掀起民族民主运动高潮;二战后,这一浪潮更加汹涌———亚洲有一场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非洲一年有17国独立,拉美国家则奋力收回被外国控制的运河主权。这些事件共同构成了“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今天,我们就通过第 19 课,走进这段民族解放与主权抗争的历史。 思考问题,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以时间轴梳理亚非拉民族运动历程,通过 唤醒旧知并激发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万隆会议 概念解析:第三世界 【引导】出示文字材料和示意图,思考:第三世界是指什么呢? 【回答】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 明确 “第三世界” 即发展中国家,为理解万隆会议参会主体奠定认知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