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的收尾课,上承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动与国际秩序构建,聚焦现代社会发展的多维面貌,具有“现实关联度最高”的特点。教材以“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挑战”为核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板块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从第三次科技革命背景切入,梳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辩证呈现其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与消极问题;第二板块聚焦妇女地位提高,通过选举权、工作权的逐步实现,展现社会平等的进步,同时指出性别平等的未竟之路;第三板块直面生态与人口问题,揭示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与人口过快增长引发的粮食、就业挑战,凸显全球治理的紧迫性。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较多接触互联网,对计算机网络的现实影响有切身体验,易关联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通过新闻了解性别平等议题、生态问题,具备一定的现实认知基础。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已能通过文字材料、图表归纳历史现象的影响,初步具备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但学生也存在明显不足,例如对互联网与信息时代的历史背景理解较浅,易忽视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妇女地位提高的阶段性梳理不清,需借助案例拆解、现实关联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了解现代世界的基本特点;知道人口、资源、环境、传染病、社会治理等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妇女地位提高及其表现;生态和人口问题; 2.知道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要实现与男性完全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3.体验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了解当今世界存在的生态环境等问题,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 四、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提高、生态与人口问题。 五、教学难点 理解互联网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妇女地位提高与工业化、教育普及的关联性;生态与人口问题的全球性。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教学法、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梳理、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每天早上我们用微信扫码支付早餐,上课时通过在线平台提交作业,这些便捷的生活方式背后,都离不开一项关键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而在我们身边,女性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女性政治家活跃在国际舞台,展现着社会的进步;但同时,新闻里也常提到“全球变暖”“粮食短缺” 等问题。这些现象共同构成了“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今天,我们通过第 22 课,走进现代社会的多维面貌,探索其发展的成就与挑战。 联想生活实际,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导入,贴近学生现实,易于引出本课题学习。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引导】出示提纲,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快速找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主要领域、重要成就和时代。 【回答】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信息时代。 合作探究,快速掌握核心史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引导】小组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