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8259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校园小导游小讲堂教案

日期:2025-11-0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18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校园
  • cover
综合实践单元 第3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人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二 学 期 单 元 身体上的尺子 课 题 第3课时 校园小导游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知识内涵 (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围绕方向辨别展开,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关于方向认知的拓展与深化。它不仅巩固学生已有的东、南、西、北基本方向知识,还将方向辨别知识延伸至生活实际应用场景,为学生后续在更复杂空间环境中准确判断方向奠定基础。 (2)内容呈现:教材以“小讲堂”形式,先通过一系列关于方向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如没有太阳和指南针时如何辨别方向等。接着“小讲堂开播啦”介绍大自然辨别方向的方法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时,借助“安全疏散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方向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无传统例题与习题设置,更注重知识的探索与应用。 (3)编排特点、意图及逻辑线索:编排从学生兴趣点出发,以问题驱动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先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方向的疑问,再介绍实用辨别方法,最后引入安全疏散示意图,将知识与生活安全紧密联系,逻辑上由理论探索过渡到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 素养内涵 (1)应用意识: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无论是大自然辨别方向还是安全疏散示意图,都引导学生将所学方向知识应用到真实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推理意识:在探索没有太阳和指南针时辨别方向的方法过程中,学生需基于自然现象与方向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如从枝叶、青苔分布等现象推理出南北方向,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空间观念:通过认识安全疏散示意图中各场所位置及方向关系,学生需在脑海中构建空间模型,理解空间布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对方向相关问题的研究过程,了解辨别方向的多种方法,掌握利用大自然及示意图辨别方向的技能。 2.通过探索方向问题,提高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应用意识,养成合作互助的良好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在无太阳和指南针时,利用大自然现象及安全疏散示意图辨别方向的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原理及在实际场景中准确运用这些方法。 四、课堂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方向指挥官'游戏!全体起立,闭眼原地转3圈后停。现在根据我的口令转向正确方向———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学生活动:闭眼转圈后尝试转向东方,互相观察差异并讨论问题:"闭眼转圈后根本分不清方向了!" 教师追问:"如果现在没有太阳、没有标志物,我们该怎样准确判断方向呢?" 过渡语:"今天就让我们变身方向侦查员,探寻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方向密码。" 【设计意图:通过身体感知游戏制造方向迷失的体验,激发认知冲突,自然引出"无标识环境辨认方向"的核心问题,为学习自然指向方法创设探究动机。】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探究辨别方向的多种方法 活动1:提出感兴趣的方向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小讲堂”部分关于方向的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问题。提问:“同学们,关于方向,教材里给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自己还有什么感兴趣的方向问题吗?可以说一说。”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举手发言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方向的问题,如“在森林里没有任何工具怎么辨别方向?”“古代人辨别方向还有哪些方法?”等。 教师活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要记录,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聚焦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辨别方向方法上。 活动2:研究大自然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中“大自然为你指引方向”的内容,包括面向北极星、枝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