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1617

【人教版】第9课《学会处理轻微外伤》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

日期:2025-10-31 科目:体育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4886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9课,学会处理轻微外伤,人教,教案,核心,素养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九课 《学会处理轻微外伤》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二年级(全) 课题 第九课 《学会处理轻微外伤》 课时 1 课标要求 1. 引导学生认识轻微外伤的常见类型,掌握基本的处理方法,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理意识。2. 培养学生在面对轻微外伤时的冷静应对能力,了解就医的必要性,树立健康安全观念。 教材分析 《学会处理轻微外伤》是人教版二年级《体育与健康》中的重要一课,属于健康安全与应急处理领域内容。本课围绕轻微外伤的处理展开,详细介绍了止血三步法、创可贴使用及抓咬蜇伤处理方法,贴合二年级学生日常校园和生活场景(如运动磕伤、被蚊虫蜇伤等)。通过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应急技能,减少外伤带来的风险,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是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日常游戏、运动中易发生磕破、擦伤等轻微外伤,但缺乏科学的处理知识,可能存在随意处理伤口(如用脏手摸、不消毒直接包扎)的情况。该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对动手操作类活动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通过直观演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强化学习效果,同时需明确告知危险情况(如伤口严重需就医),避免学生误判。 核心素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轻微外伤止血三步法(清水冲洗、碘伏消毒、创可贴包扎);能正确使用创可贴,知晓其适用范围和禁忌情况;了解抓咬蜇伤的处理步骤(冲洗、就医),清楚何时需要寻求成人帮助或就医。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图示、模拟操作、情景表演等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分享,规范操作流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受伤后科学处理的习惯;培养面对外伤时的冷静心态,增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掌握轻微外伤止血三步法的具体操作流程。2. 学会正确使用创可贴,明确抓咬蜇伤的处理步骤。 教学难点 1. 区分轻微外伤与严重外伤,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就医。2. 规范完成止血三步法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如弄脏敷料、包扎过紧)。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PPT 课件(包含轻微外伤处理视频、止血三步法图示、创可贴使用步骤图、抓咬蜇伤场景图);模拟伤口道具(如带 “泥土” 的仿真皮肤模型);清水、碘伏(可用安全模拟液替代)、棉签、创可贴;“我是小医生” 情景表演所需的角色卡片(医生、病人)。2. 学生准备:提前回忆自己或身边同学曾发生的轻微外伤情况,思考当时的处理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学生运动时膝盖磕破、慌张求助的短视频,提问:“同学们,视频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如果是你们,磕破膝盖出血了会怎么办呢?”2.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处理经验(如 “找老师”“用纸巾擦” 等),随后引出本节课主题 ———《学会处理轻微外伤》,说明掌握科学处理方法的重要性。 1. 认真观看视频,共情视频中小朋友的慌张情绪,关注 “膝盖磕破” 的场景。2. 积极举手分享自己的处理经验,思考 “科学处理” 与 “自己做法” 的区别,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真实情景视频,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直观感受 “轻微外伤” 场景,结合已有经验导入,自然引出学习主题,让学生体会 “科学处理” 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1. 学习轻微外伤止血三步法(1)展示 “场景小剧场” 图片(内容:学生膝盖磕破出血,互相提醒找校医),提问:“轻微外伤出血后,校医老师通常会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分为三步来做。”(2)结合 PPT 图示,分步讲解止血三步法:① 第一步:清水冲洗伤口。说明目的是清除伤口上的泥土、杂物,避免感染,强调用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