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2420

【高三一轮复习】03.第二讲 篇章结构:构思严谨,层次分明(讲义 教师版)-2026版语文统编版

日期:2025-10-3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1629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严谨,语文,-2026版,教师,讲义,层次分明
  • cover
第二讲 篇章结构:构思严谨,层次分明 任务一 议论文常规结构 ———注意横向纵向,合理安排结构 类型一 并列式 并列式可分为分论点并列式和论据并列式,前者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二者的区别在于:分论点并列式在论证过程中,有明显的分论点,论据是证明相应的某个分论点的;论据并列式中所有的论据,都是直接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1.分论点并列式 这里介绍分论点并列式中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结构类型“定义分论点型”———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议论,安排结构。 所谓“定义分论点型”,是指对文章中心论点里的关键语句(概念)下定义,从“是什么”的角度,阐释文章中心论点里的关键语句,即对中心论点进行价值性判断,揭示这个中心论点的基本属性,对其内涵属性或思想意义进行揭示和阐发,类似于下定义,进而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并列的几个方面,从中提炼出几个分论点,再对各个分论点分别加以诠释和论证。 1(2023·新课标Ⅱ卷T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运用“分论点并列式”中的“定义分论点型”结构对主体部分进行论述。 【片段示范】 这份安静,绝不是冷漠,而是以更温暖积极的平和心态接纳他人、融入世界,向内有自己安静的角落,向外可以拥抱广阔的天地。(中心论点) 向内静观,澄澈心境,凝听天籁。(分论点①)世界纷繁复杂,社会物欲横流,“乱花渐欲迷人眼”“万物静观皆自得”,青年必须有定力,寻一隅小小的时空,让自己沉静,让内心安宁,从而蓄积力量,找到向外的方向。人生之道当何如?王阳明因被贬而远离“强把裁缝作士夫”的朝廷,来到龙场,向内静观,参悟圣人之道,创立阳明心学。中国出路在哪里?青年毛泽东主动远离喧嚣的上海,回到湖南一隅,认真考察,静静思索,从而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之路。今天,热血青年亦应远离繁杂尘世,自觉寻找、融入安静一隅,给自己空间以反思,以明澈的心照亮向外的路。 匍匐沉淀,反向蓄力,厚积薄发。(分论点②)自我空间的“静”是为了更敏捷的“动”。每一次的安静,都是为了更好地蓄力,为后来的薄发做更充分的准备,以更好地奔赴目标。苏轼在一场料峭的风雨中行走时,没有颓丧,而是保持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态度;桂海潮在安静的航空训练舱中咬牙坚持的时候,他望向的是浩瀚的苍穹;如你我一样的学子伏案于明亮的灯光下时,安静的空间是我们无声的宣言与对未来的渴盼。每一次沉静于一隅,就是一次积淀,一场无声又昂扬的奔赴。安静是黎明时的匍匐,消化掉所有的苦累挫折,一声号角,便可如初阳破云而出。 虚实结合,进退有度,静中成长。(分论点③)凡事执中,不可极端,属于我们的空间,应独立与开放并存。它是精神领土,是我们听的一首歌、经的一场雨,在日记上记录的一次喜怒哀乐,是凝神静思、安静学习,实现的精神皈依;它是实体空间,能够接纳我们的形体,让我们能够尽情学习或工作,并能享受与外界、家人、老师、朋友的相互尊重。那么,在独立安静的空间里,我们便能把握内外平衡,自由成长,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节选的内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结构严谨。考生在明确提出中心论点后,巧设三个并列的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解读与诠释,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可以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是这篇作文给我们提供的有益借鉴。 2.论据并列式 所谓“论据并列式”,指的是文章确立中心论点之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