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4282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课件

日期:2025-11-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583888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15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 cover
(课件网) 观看视频思考:红军长征历经艰辛万苦,他们为何开始长征?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长征精神?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 课标: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壹·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1 背景(原因) 国民党的“围剿” 时间 国民党人数 中央红军人数 结果 第一次 1930年12月 10万 4万 红军 胜利 第二次 1931年2月 20万 3万 第三次 1931年7月 30万 3万 第四次 1932年12月 30万 7万 第五次 1933年9月 50万 8万 失败 思考:为什么前四次反围剿都成功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呢?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震惊,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围剿”。 壹·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1 背景(原因)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时间 1930.10—1931.1 1931.2—5 1931.7—9 1932.12—1933.3 1933.9—1934.10 参战双方兵力 红军 4万 3万 3万 7万 8万 国民 党军 10万 20万 30万 40万 50万 主要指挥官 毛泽东、朱德 毛泽东、朱德 毛泽东、朱德 周恩来、朱德 博古、李德 主要战术 诱敌深入 山地伏击 诱敌深入 灵活机动 诱敌深入 避实击虚 诱敌深入 兵团伏击 征地作战 短促突袭 结果 红军胜利 歼敌1.3万 红军胜利 歼敌3万余 红军胜利 歼敌3万余 红军胜利 歼敌1万余 红军失败 牺牲巨大 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四次反“围剿”的基本情况 采用诱敌深入 、灵活机动的战术 ,符合实际情况 “左”倾 错误 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①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②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的“左”倾错误 壹·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2 长征过程 (2) 开始时间: (3) 出发地点: (1) 目的: (4) 人数: 1934.10 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江西瑞金 中央红军8万多人(红一方面军) 1934.10 长征开始 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后,红军总人数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老村民搬运红军尸首3天3夜,当时一眼望去,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染成了“赤水河”。江中到处飘浮着红军密密麻麻的尸体,顺流而下,竟一时堵住了水流。当地百姓为纪念死难红军,流传下“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5) 长征初期的困境: 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但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只剩下3万多人。 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 壹·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2 长征过程 我们应当去湘西 和红二方面军会合 我又在湘西等地布置了新的口袋阵,集结了20万军队,坐等红军自投罗网。 我建议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湘江战役血的教训,导致了红军出现了军事上的意见分歧。 遵 义 会 议 贰·遵义会议 1 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遵义会议上:①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③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一代中央领导集体。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后:①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②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阅读教材,完成遵义会议的信息 遵义会议前 遵义会议后 军事主张 领导组织 红军处境 不符合中国实际 情况的“左”错误 毛泽东的正确 军事主张 中央负责人博古 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