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4979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53张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71468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 cover
(课件网)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注意:经济危机前法西斯主义已经产生。 ①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党”):1919年 ②建立政权:1922年 1.开端 (1)意大利 “向罗马进军”(街头暴力) 希特勒:奥地利海关公务员的孩子 铁十字勋章 (2)德国 德国工人党,成为第97名党员 ①开始: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党”):1920年 ②啤酒馆暴动:1923年,以失败告终 (3)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 开始: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军阀、刷新人士、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 (1)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 (2)既反对自由主义也反对共产主义(第三条道路); (3)主张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2.特征: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 二.特大经济危机与两种应对模式 (一)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华尔街崩溃了! 大企业和垄断资本出现后,市场失灵。 (二)两种应对模式 1.美国: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富兰克林·罗斯福 (三)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日本法西斯上台与二战的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1)方向:满蒙———中国———世界 (2)过程: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②1936年,军部确立统治地位,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扩大对外侵略 军部发动“二·二六”兵变 (1)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社会各阶层对政府失去信任; ②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③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德国纳粹党的上台与二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经过: ①1933年纳粹党上台,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②积极扩军备战(重建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兴登堡和希特勒 希特勒青年团 (1)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最终将其吞并。 (2)1936年,德、意结成轴心国。 3.法西斯国家的合作 (四)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纳粹德国的扩张计划 “先大陆,后海洋” (1)建立一个 “大德意志” 帝国 (2)打败法苏,称霸欧陆 (3)战胜英美,称霸全球 ①经济危机导致英法国内社会动荡; ②一战后欧洲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③希望祸水东引。 1.英法的绥靖政策 英国首相张伯伦 (1)原因 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前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 ①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平静接受 (2)表现 德国 莱茵区 奥地利 东普鲁士 苏台德区 ②《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参与签订《慕尼黑协议》的四国代表。前排左起: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以及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意大利外长齐亚诺 自慕尼黑返回伦敦的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德国 莱茵区 捷克 斯洛伐克 奥地利 东普鲁士 苏台德区 英法 德国 苏联 第二种谈判 第三种谈判 第一种谈判 (1)1939年的三种外交谈判 2.二战爆发前的大国外交博弈 “神经战” “假如一定要打仗的话,我希望看到布尔什维克和纳粹打起来。” ———鲍德温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使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 (一)局部战争 1.序幕: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2.二战在亚洲爆发: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