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5074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设计(智慧课堂新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1480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历史,人教,学年,-2025-2026,格式
  • cover
5.14 文艺复兴 (智慧课堂新教案)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的第二课,前承西欧经济社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后启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掠夺,是理解“近代欧洲诞生”的思想文化起点。教材以“思想变革”为主线,先阐述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再通过典型人物与作品解析“人文主义”核心,最后说明其扩展与历史影响,逻辑上呈现“背景—核心—影响”的认知链条,为学生理解近代欧洲的思想、科学、社会变革奠定思想基础。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认知多停留在“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等表面概念,对“人文主义与中世纪神学的本质区别”“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联”等深层逻辑理解不足。智慧课堂环境下,学生擅长通过图像、视频等可视化素材感知历史,但易将“文艺复兴”等同于“艺术复兴”,忽略其思想解放本质;同时,学生对“古典文化‘复兴’与‘创新’的关系”存在认知误区,需借助史料对比引导其准确理解。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兴起的经济背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与文化主张,认识经济基础对思想文化变革的决定作用,理解“人文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时空观念:借助智慧课堂“区域时间轴”工具,标记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关键节点(兴起于意大利、扩展至欧洲各国、代表人物及作品),明确其在“中古向近代过渡”中的时间位置与空间传播路径。 3.史料实证:利用电子史料包(含《神曲》节选、《蒙娜丽莎》高清细节图、达·芬奇手稿),提取“人文主义”核心信息,论证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 4.历史解释:通过线上小组辩论,从“思想解放”“科学推动”两个角度解读文艺复兴的历史影响,形成对“近代精神源头”的多元理解。 5.家国情怀:对比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传承中创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教学重点 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人文主义的内涵;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文艺复兴“借复兴古典文化表达新思想”的本质,以及其对欧洲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 1.智慧课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展示图片、视频、3D模型等丰富的历史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运用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如抢答、投票、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导向教学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具准备 1.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包括学习资源库、互动功能模块、作业管理系统等。 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短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微课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运用动画、图表等元素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在智慧课堂平台播放对比短视频《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从“神”到“人”》(截取中世纪宗教画“呆板神性”与文艺复兴画作“鲜活人性”片段)。 2.发起“观察提问”:“两段视频中,人物形象与精神气质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学生在平台实时留言,教师结合“从神本到人本”的核心差异引入新课。 1.观看视频,对比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差异。 2.留言分享观察结果(如“中世纪人物面无表情,文艺复兴人物有笑容”),聚焦“人”的地位变化。 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