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5352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 课件+素材

日期:2025-11-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9次 大小:37392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课件网)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他,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诗歌爽朗刚健,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他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他的诗就,诗歌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 新课导入 建安文学的十大代表诗人: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新课导入 龟虽寿 东汉·曹操 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征战一生,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基础。 曹操曾担任东汉的司空,丞相,后加封魏王,病死洛阳。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精通兵法,善诗歌,部分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作者简介 考点链接 根据诗中写到的意象及用词,总结这首诗的风格 提示:常见诗歌语言风格: 平实质朴(白居易),含蓄隽永(李商隐), 清新雅致(孟浩然),绚丽飘逸(李 白), 沉郁顿挫(杜 甫),雄浑壮丽(王 维), 粗犷豪放(苏、辛),慷慨悲壮(陈子昂), 缠绵哀怨(李清照,柳永) 背景链接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曹操为摆脱被动局面,采用了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207)夏率师北征,五月至七月皆无果,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曹操写了《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此篇为组诗的第四首,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无限感慨而有此篇。 知识补充 《步出夏门行》又称“陇西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曹操此篇是借古乐府写时事,与古辞内容无关。 《步出夏门行》为乐府诗,共四章,分别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个题目都是后人加上的。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诵读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停顿、重音、情感的起伏。 昂扬慷慨、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诗歌释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龟在古人眼中为长寿的象征 长寿 还 终结,这里指死去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 灰和土,泥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骏马,好马 趴 马槽 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有节气,有壮志的人 晚年 不止,继续不停 诗歌释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期限 只是 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怡,愉快 长寿 幸运极了。幸,庆幸。至,极了,到了极点。这一句与“歌以咏志”为套语,与正文无关 “诗言志,歌咏言”的省语。咏志,以诗歌抒发情感。 诗歌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