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愁染秋心,声慢情长 -- 《声声慢(寻寻觅觅)》品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3课教学 李清照 教师引导: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才女,她半世孤苦,却清高脱俗;半生坎坷,却坚忍执着。她能写“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闲愁,亦能抒“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她就是李清照。我们曾经学过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那么这首《如梦令》写了什么内容?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清照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引导入:李清照出生在名门世家,父母都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加上聪明伶俐,所以才华过人。她 18 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那么,李清照这样的词风,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否贯穿了她生命的始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另一首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堂导入 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黄蓼园《寥园词选》语)而当怜花惜花的易安居士面对“晚来风急”“梧桐更兼细雨“满地黄花堆积”又会是怎样的“凄婉”呢 请你化身为可以在时空里自由穿梭的李清照“本照”,对“彼时”的自己说几句心里话…… 【教学目标】 品叠词之妙: 感受叠词营造的声韵美与意境美。 析抒情之法: 掌握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的运用。 悟愁情之深: 深入理解李清照晚年深沉的个人之愁与家国之痛。 识婉约之风: 初步了解李清照婉约词派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赏析词中“愁”的内涵,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核心任务: 解构“愁”之密码 任务一:我知婉约词宗“事” 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夫妻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夫妻感情笃厚,生活美满和谐。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1125年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一家被迫南迁避难,几年后,其夫赵明诚在去赴官任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作为乱世词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宋室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任务一:我知婉约词宗“事” 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作为乱世词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宋室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南渡前 南渡后 任务二:我诵婉约词中“愁” 声声慢 读准字音,语速缓慢 ,语调低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任务三:我品婉约叠中“愁” 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请找出本词的词眼(传达情感的词)。 愁 1.本词的词眼是? 2.主旨句是哪一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任务三:我品婉约叠中“愁” 明茅映《词的》有言:“这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绝真是绝唱!”请赏析本词叠词之意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