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老子的时代是什么时代?应该是人类的童年时代吧?从野蛮状态走出来才几百年,文字的成熟也才几百年。可他已经是“老子”而不是“孩子”了。 ———鲍鹏山 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 治大国如烹小鲜。 4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5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身遗其咎。 6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9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0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老 子?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lèi)而行。吾闻之,良贾(gǔ)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zēng)。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道德经(七十章)》) 《老子》又称《道德经》,共81章,5000余字,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多以政治为旨归,被誉为万经之王。 老子的思想分为三个层次:宇宙问题(宇宙的形成和构成);政治社会问题(理想社会、理想的政治是什么样子的 人类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秩序来生活 );人生智慧(为人处世、人生哲学) 《道 德 经》 朝闻道,夕死可矣。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儒家的道:社会的秩序,君子立身行事的准则、理想信念 道:本义为人们所走的路———引申:做事的途径和方法 ———引申:某种原则、理想、信念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道家的道? 万物遵循道的法则,道遵循自然的法则。 道:先天地生,天地之母 无声无形,独立无依,伟大,往返周行不停 “反者道之动” 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诞生和演变。他认为“道生万物”,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及演变的过程;“道法自然”天地万物都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德”则是符合“道”的做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 “鸿蒙”就是天地开辟之前那一团混沌的元气,这个自然的元气就叫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