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8579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1-2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4次 大小:22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文化,正确对待,外来,学案,-2025-2026,学年
  • cover
课题: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标要求】 认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坚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促进学生形成对于外来文化的正确认识,明确要立足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能够辨别"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的不合理性,形成全面看待文化交流的理性态度。 3、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社会活动中,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传播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重点:了解、区分文化发展中要反对两种错误的思想、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辩证统一。 难点:理解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及要求。 【自学提纲】 结合提纲提示,认真阅读课本108-110页内容,使用双色笔勾、画、圈、点、注。 第一目: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1、近代以来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 第二目: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1、原因 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要求 【温故知新】 通过流程图回顾本单元所学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以及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关系。其中包含: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基础,文化交融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升华。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讲授新课】 议学情境一: 观看《觉醒年代》的片段,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探索中,感受那个时代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 议学任务: 结合视频内容和课本知识,谈一谈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界有哪两种错误观点?两种观点有何特点? 议学情境二: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议学任务: 谈谈你对鲁迅这段话的体会。并思考: ①有必要“拿”吗? ②能全“拿”吗? ③该“拿”什么? 议学情境3: 材料一: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并引发了后面的红军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材料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议学任务: 同样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结果却大不相同,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议学情境4: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教育体制改革成就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化教育的格局。1912年壬子学制改革参考日本与欧洲学制,但强调公民教育需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培养“新民”。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借鉴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德国研究型大学模式,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既引入西方学科体系(如社会学、自然科学),又保留国学研究(设立国学门),推动“整理国故”以现代方法重构传统文化。 议学任务: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并讨论蔡元培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上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归纳思考】 结合整个第八课的知识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