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历史与江月间的生命回响 诗人简介 宋朝俞文豹在《吹剑录》中记录当时咏唱苏轼、柳永词的花絮,从中可看出苏柳的不同词风,那就是苏豪柳俗。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宋词流派 婉约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豪放派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作品 流派 题材 景物特点 情感特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放派 历史、个人 大江大浪奇峻之石,广阔、刚健有力之景,意境雄奇壮丽 报国之志,壮志难酬。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放派 历史、国家 江山、楼台、巷陌,描写粗疏明朗。 收复山河之志,劝诫统治者勿急进,讽喻南宋统治者勿偏安一隅,壮志难酬之苦,家国情怀。 《声声慢》 婉约派 个人生活 黄花、梧桐、细雨,景物柔美,描写细腻。 国破家亡,内心悲愁,侧重写个人感情。 一、宋词流派介绍 婉约派: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豪放派:苏轼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 (一)题材上对比 婉约派写景,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委婉含蓄。 豪放派豪放派写景,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直写胸臆。 (二)形式上对比 豪放派 婉约派更注重词的形式、音律、语言。他们的作品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 豪放派则不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 任务情境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有一位词人,他一生坎坷却始终笑对人生,他的作品既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柔情,也有 “大江东去,浪淘尽” 的豪情。他就是苏轼。黄州,这座长江边的小城,因他的到来而闪耀千古 ——— 他在这里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更写下了一首被誉为 “宋词第一” 的千古绝唱 ———《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样的赤壁,同样的江月,为何能让苏轼三次挥毫,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词,去探寻赤壁的魅力,更去感受苏轼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书写出怎样的 “生命的诗意”。 走近苏轼 二、走近苏轼(苏东坡)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1094)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广东)、儋州(海南)。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1101)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黄” “苏辛” “欧苏” “宋四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一生坎坷苏东坡 2、苏轼的人生地图 ① 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② 1069-1085,变法中,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湖州。“乌台诗案”、黄州。 ③ 1085-1093,元佑更化期,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入朝任要职。召还,遭两党攻击,出知杭、颍、扬、定州。 ④ 1093-1101,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打击旧党被惩处,后被贬惠州、儋州。 因遭遇“乌台诗案”,苏轼45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