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3412

6.1 价 值 与 价 值 观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1-0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259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文化,哲学,必修,思想政治,高中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第六课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教学内容分析 一、本课时在单元中的位置:以“个体价值选择”衔接“社会发展”与“人生价值实现” 本课时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的开篇第一框,在单元逻辑中起到“承上启下、具象化衔接”的关键作用。 承上:单元前两课围绕“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历史主体”展开,核心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启下:本课时通过姜昭鹏的事例,拆解“价值本质”、“人的价值(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价值观导向作用”等核心概念,为后续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提供“案例载体”与“理论基础”,让单元“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价值实践”的逻辑链条更连贯、更易感知。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以姜昭鹏事例为背景,能让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理论认知”转向“情境共鸣”,实现素养的深度落地: 1.政治认同:通过分析姜昭鹏的行为被社会赞誉、被国家以制度肯定,让学生直观感受“个体的正向价值选择与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理解“友善”“责任”等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像将姜昭鹏这样的普通人能践行准则,进而增强对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与接纳。2.科学精神:围绕姜昭鹏“放弃高考救同学”的“取舍”,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个人升学利益”与“他人生命价值”的关系,破除“价值等于个人收获”的片面认知,学会用“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统一”的哲学思维看待问题,提升理性辨析、辩证思考的能力。3.法治意识:结合国家对姜昭鹏的制度保障,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规则、法治保障相呼应”,国家通过制度设计肯定正向价值行为,既体现“德治”的引导,也蕴含“法治”的支撑,帮助学生树立“践行美德与遵守规则相辅相成”的意识。4.公共参与:姜昭鹏的事例贴近青少年生活,能激发学生“代入式思考”:若自己面临类似情境会如何选择?进而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践行价值观,将“公共参与”从“宏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行动”,培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 三、内容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 姜昭鹏的事例是传递正确价值观念的“鲜活教材”,能让价值引导更具感染力:1.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念:姜昭鹏在“高考”这一重要人生节点,优先选择守护同学生命,直观传递“生命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高于个人短期利益”的观念,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生命,树立“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的意识。2.责任与担当的价值观念:事例打破“青少年只需关注学习”的局限,展现“青少年在他人需要时,可主动承担超出‘学业范畴’的责任”,让学生理解“担当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选择”,培养“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价值追求。3. 奉献与自我价值统一的价值观念:通过分析姜昭鹏“给予”(救同学、传递正能量)与“获得”(他人感激、社会赞誉、自我认同)的关系,破除“奉献即吃亏”的误区,让学生认识到“奉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树立“在服务他人、贡献社会中找到人生意义”的观念。4. 个人选择与时代价值契合的价值观念:姜昭鹏的行为被社会广泛认可,本质是其个人选择契合了“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素养”的时代要求,引导学生理解“个人的价值选择若与社会发展、时代需求同向,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还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树立“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行”的价值取向。 2.学情分析学生对“价值选择”有一定生活经验基础,但多停留在浅层认知。在知识基础上,学生已学习本单元前两课“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历史主体”,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这为学习“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前提。但此前知识多聚焦“社会层面”,较少涉及“个体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