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积累(共21分) 1.(11分)学校将开展“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常谈”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阅读相关文字,完成问题。 (一)明“经”“典”之意 “经”原指织布机上的纵线。古人织布,先将几根纵线固定,然后用梭子牵着横线来来回回地织。这个固定的纵线叫“经”,来回动的横线叫“纬”。“纬”是动的,“经”是不动的。所以,“经”常常引申为“不变”,是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典”原指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也指文章和言辞的庄重高雅。综上所述,文化经典就是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庄重高雅的文章或言辞【甲】这些文章或言辞可以让人感动,可以给人启迪,可以激发人们旺盛的生命活力。 广义的经典,包括群经、史书、诸子、集部。例如,《周易》的经传都出自圣人之手,与儒家的道统关系特别密切,到汉代就成为了“六经”之首。要读懂这些书,先得懂“小学”,即文字学。《说文解字》中认为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乙】一是“象形”;二是“指事”;三是“会意”;四是“形声”;五是“转注”;六是“假借”。 (二)赏经典作品 《诗经》教给我们很多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后来将玉比人,用来告诉学生做学问的功夫。难怪孔子在《论语 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诗经》中的三百篇诗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思想内容纯正而没有邪念,这让读者受益匪浅。诗是可以增加阅读者阅历的,是可以丰富阅读者知识的,是可以hán( )养阅读者情怀的。《论语》这部书不仅显示孔子伟大的人格,还让读者学习许多做人的条目,如“君子”“仁”“忠恕”“时习”“择善”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终身受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有些至理名言令人回味无穷,比如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正是为人的最高境界。 (1)阅读以上文段(二)内容,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如琢 如磨 ②hán 养 (2)以上两个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3分)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①高雅: ②受益匪浅: (4)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句号 【乙】冒号 B.【甲】句号 【乙】逗号 C.【甲】逗号 【乙】冒号 D.【甲】逗号 【乙】逗号 (5)本次活动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学校准备在公众号上大力宣传。下面是一位同学未完成的对联,请你根据本次学习活动的材料,在对联横线处填写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经时间,① 熏陶深境界 下联:生高雅,琢磨涵养济② 2.(10分)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和历史进步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它是李清照“风休住,①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洒脱;是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② 》)的精神;是李贺“③ ,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的气势;是李白面对“赐金放还”的失意,以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发出的“④ ,⑤ ”(《行路难(其一)》)的豪言;是秋瑾面临“强派作蛾眉”的命运,以豪迈的气概喊出的“身不得,男儿列,⑥ ,⑦ ”(《满江红 小住京华》)的壮语;是⑧ (作者)“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的充实;是文天祥“⑨ ,⑩ ,威武不能屈”(《<孟子>三章》)的大丈夫原则。 二、阅读(共3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