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被动运输 1. 生命观念 2. 科学思维 3. 科学探究 4. 社会责任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深化结构与功能观,认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运用归纳与概括方法,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建立概念模型。 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升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关注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如农业生产、食品腌制),运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1) 渗透作用的原理。 (2)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3) 被动运输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1) 理解细胞膜和原生质层的半透膜特性 (2) 区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3) 构建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模型。 1. 教学重点 2. 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 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1.1 渗透作用 1.2 水分子进出动物细胞的原理 1.3 水进出植物细胞的原理 二、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三、被动运输 3.1 概念 3.2 类型 当堂训练 小结 三、目录 CONTENTS 渗透现象(视频) 问题探讨 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如右图所示现象。 玻璃纸(又叫赛璐玢)是一种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它,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1. 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如果漏斗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升高吗?为什么? 思考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水分子浓度高(溶液浓度低)的一侧,进入水分子浓度低(溶液浓度高)的一侧,导致漏斗内液面升高。 不会。液面升高到一定高度后就会停止。 渗透现象(视频) 问题探讨 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如右图所示现象。 玻璃纸(又叫赛璐玢)是一种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它,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2. 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还会出现原来的现象吗? 思考 不会出现原来的现象(液面显著且稳定地升高)。漏斗管内的液面几乎不会发生变化,或者只有非常微弱的、不稳定的上升。 渗透现象(视频) 问题探讨 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如右图所示现象。 玻璃纸(又叫赛璐玢)是一种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它,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3. 如果烧杯内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思考 漏斗管内的液面不会升高,也不会降低,会始终保持在与烧杯液面相同的高度。 1.1 渗透作用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水分子相对含量高)向高浓度溶液(水分子相对含量低)扩散的现象。 ① 具有半透膜。 ② 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 从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 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1)概念 (2) 条件 (3) 扩散方向 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也是同样的原理吗 细胞膜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外界溶液的浓度(氯化钠溶液) 细胞质的浓度 细胞形态 【探究活动1】 阅读课本p63思考与考论完成以下表格。 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①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 ②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 ③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 细胞失水皱缩 细胞形态不变 细胞吸水膨胀 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0.9%NaCl溶液(生理盐水/等渗溶液) 实验现象: 高渗溶液 低渗溶液 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1.2 水分子进出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