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4209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11-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60960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9课,两宋,政治,军事,教学课件,26张
  • cover
(课件网) 课前导入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这是什么朝代? 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上)》 都城:东京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五代干戈未息肩,乱臣贼子混中原。 黎民困苦天心怨,胡虏驱驰世道颠。 检点数归真命主,陈桥兵变太平年。 黄袍单诏须臾至,三百宏图岂偶然。 ———清·吴璿《飞龙全传》 杯酒释兵权 北宋建立 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 北宋建立 走出五代 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赵匡胤和赵普议事图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对话壹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太祖的忧思是什么?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之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天雄节度使 907—923(16年) 923—936(13年) 936—947(11年) 947—950(3年) 951—960(9年)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水浒传·引言》 五代政权简表 藩镇权重 国祚较短 分裂割据 君弱臣强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赵匡胤和赵普议事图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 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对话贰 赵普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五代十国与宋朝节度使权力变化对比 民权 五代 十国 北宋 军队最高长官,可调动和指挥本地区军队 负责管理地方经济事务,掌握征税大权 制定本地区政策法规,维护地方秩序稳定 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设诸路转运司,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罢免宿将兵权,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节镇太重 强干弱枝 财权 军权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皇帝 御前会议 三司 三司使 财政 中书门下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行政 枢密院 枢密使 枢密副使 调兵 台谏 御史中丞 知谏院 监察 都指挥使司 三衙 三帅 统兵 安抚使司 (帅司) 转运使司(漕司) 提举常平司 (仓司) 提点刑狱司 (宪司) 中央 二府 三司 路 四监司 府州 军监 知府(或知州)/ 通判 县 知县(或县令)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人心目中的“祖宗之法”(“祖宗家法”),是一核心精神明确稳定而涉及面宽泛的综合体。它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应该循守的治事态度;既包括贯彻维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 祖宗之法的精神内涵 ———邓小南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以北宋时期为中心》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纪纲二》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是以百三十余年,海内晏然。 ———范祖禹《转对条上四事状》 祖宗之法的利弊得失 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