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4971

1.5《制作动物分类图册》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3022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制作动物分类图册,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三上科学第一单元第5课《制作动物分类图册》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生物档案———构建动物王国的科学“族谱” (紧扣大单元情景“动物王国科考队”) 二、课程标准依据 (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概念: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2.学习内容: (1)根据动物特征进行简单分类(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 (2)制作二歧分类检索表。 3.学段目标(3-4年级): (1)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分类依据。 (2)通过合作完成分类项目,培养信息整合能力。 (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1.强化信息素养(资料搜集与整理)。 2.渗透国情教育(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 三、教材分析 1.定位:单元总结课,整合前4课知识构建分类体系。 2.内容逻辑: (1)复习四类动物核心特征(昆虫6足、鱼有鳃、鸟有羽毛、哺乳类哺乳)。 (2)学习二歧分类法(如“有羽毛吗?→是鸟类/否→有鳞片吗?...”)。 (3)制作图册并设计保护倡议页。 3.实践活动: (1)动物卡片分类游戏(小组竞赛)。 (2)编辑《中国珍稀动物红页》(图文排版)。 四、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掌握动物分类核心标准(身体结构、繁殖方式),理解分类的科学意义。 科学思维 运用二歧分类法逻辑推理;辩证看待跨界生物(如鲸鱼非鱼类)。 探究实践 合作制作动物分类图册;设计简易检索表。 态度责任 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了解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全球贡献。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依据动物特征进行科学分类(如哺乳类胎生 vs 鸟类卵生)。 2.难点:理解“分类标准一致性”原则(如不混用体毛与运动方式)。 六、教学准备 1. 动物特征扑克牌(30张含跨界案例) 1. A3卡纸、彩笔、剪刀、胶水 2. 二歧分类树模板(海报) 2. 学习任务单(附后) 3. 《中国国家公园》纪录片片段 3. 动物图片打印包(每组10张) 4. PPT(数字图册范例)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科考队档案库任务(5分钟) 教师(佩戴“首席分类官”徽章): “队员们,动物王国档案馆急需科学分类!(展示杂乱动物图片)能否帮渡渡鸟找到哺乳类邻居?替鲨鱼认领鱼类家族?任务:用科学家的智慧建立动物‘族谱’!” 学生活动: 1.抽取动物扑克牌(如企鹅),快速站队(鸟类/哺乳类区)。 2.领取“分类鉴定师”工作证(夹任务单)。 设计理念:游戏化激活前知,强化分类者角色代入。 (二) 新授:分类标准实战 教师(展示二歧分类树): “第一步:用‘是非题’锁定类别!(投影问题链) Q1:有脊椎吗?→有→Q2:体表被毛吗?→是→哺乳类” 学生活动(任务单任务一): 1.小组合作对10张动物卡分类: 2.使用教师提供的二歧问题链(5个关键问题)。 3.记录争议案例(如蝙蝠): 蝙蝠 会飞但哺乳 哺乳类(毛发) 鲸鱼 水生但哺乳 哺乳类(哺乳) 教师点睛(板书): 科学分类黄金法则: 标准统一(只用身体结构或繁殖方式) 2. 逐级筛选(大类→小类) 设计理念:用争议案例深化“核心特征优先”原则。 (三) 探究:图册制作工坊 教师: “每组制作图册4页:1页昆虫,1页鱼类,1页鸟类,1页哺乳类。三星标准: ★:贴图+类名 ★★:+1个特征描述 ★★★:+1个本地物种案例(如青岛海鸥)” 学生活动: 1.分工制作: (1)材料员:裁剪图片 (2)记录员:撰写特征(例:“鸟类:体覆羽毛,卵生”) (3)质检员:核对分类准确性 2.添加“中国珍稀动物”页(必选): 大熊猫(哺乳类)、中华鲟(鱼类)、朱鹮(鸟类) 设计理念:角色分工培养合作能力,星级标准实现分层达标。 (四) 创造:设计检索表 教师: “为图册添加‘检索神器’!(示范:校园植物检索表) 1a 水中生活 → 鱼类 1b 陆地生活 → 2 2a 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