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第9课《制作量杯》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匠心造器———量杯工程师挑战赛 围绕单元大情景“小小物质科学家实验室”,引导学生应用物质形态知识(液体流动性、体积测量原理),经历设计、制作、测试、改进量杯的完整工程流程,培养工程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标准依据 (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概念12.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3~4年级:利用工具制作简单模型)。 2.探究实践:能根据需求设计解决方案,选择材料制作实物模型并优化。 (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强调“做中学”,引导学生通过工程实践理解科学原理与技术应用的结合。 三、教材分析 1.定位:本课作为单元实践课,综合应用前三课知识(固体/液体/气体特性),聚焦液体体积测量工具的工程实现。 2.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P36-39,通过设计制作简易量杯,理解刻度均匀性原理,体验工程迭代过程。 3.衔接:前承《液体》的体积概念,后启跨学科项目《设计保温杯》(需体积测量技能)。 四、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量杯刻度均匀的原理(等分空间);知道液体体积测量需规范工具。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优化设计;用“等量替换”思维解决刻度划分问题(如1杯水=50ml)。 探究实践 能设计量杯图纸并标注刻度;使用塑料瓶等材料制作量杯;测试精度并改进。 态度责任 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了解中国古代度量衡智慧(秦量器),增强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设计并制作可测量液体体积的简易量杯。 2.难点:确保刻度均匀性,理解“等分空间”原理。 六、教学准备 透明塑料瓶、马克笔 制作量杯主体与刻度标记 标准量杯、注射器 校准刻度与验证精度 不同色液体(红/蓝水) 测试量杯测量效果 砂纸、剪刀、热熔胶 加工工具(安全使用指导) 学习任务单(附后) 记录设计图、测试数据及改进方案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需求驱动,问题引入 教师活动: “欢迎回到‘小小物质科学家实验室’!实验室急需测量果汁体积,但量杯不够用了———(展示洒水实验)看,小助手把水洒了!怎么办?今天,我们要化身‘量杯工程师’,自己设计制作量杯,解决测量危机!” 学生活动: 1.观察液体洒漏问题,思考测量工具的重要性。 2.提出疑问:“如何做一个能准确测量的量杯?” 设计理念: 1.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工程挑战欲望。 2.紧扣单元情景,强化“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角色认同。 (二)新授:工程实践,迭代优化 任务1:设计量杯图纸(10分钟) 教师引导: “工程师第一步:设计!请小组讨论: (1)量杯为什么是上宽下窄?(对比直筒瓶) (2)刻度怎么画才能均匀?试试把水分成5等份!” 学生活动: 1.合作探究: (1)用直筒瓶和锥形瓶装水,观察液面高度变化(理解上宽下窄便于读数)。 (2)将水分次倒入标准量杯(每次50ml),在瓶身标记水位线。 2.任务单绘图: 设计量杯草图(标注:瓶口直径、总容量、每50ml刻度线)。 教师点睛: “战国时期《考工记》就记载了标准量器‘鬴’———中国人的度量智慧比欧洲早2000年!” 跨学科融合: (1)数学:等分空间原理(50ml×5=250ml)。 (2)历史:介绍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案例。 任务2:制作测试与改进 教师提问: “用塑料瓶制作量杯,会遇到什么问题?(如刻度歪斜、读数模糊)如何解决?” 学生活动: 1.动手制作: (1)裁剪塑料瓶(保留上宽下窄部分)。 (2)用注射器注水(每次50ml),马克笔标记刻度。 2.精度测试: 1 50ml 48ml 刻度偏低 2 100ml 105ml 瓶身倾斜 3.迭代改进: (1)方案1:用直尺辅助画线(确保刻度水平)。 (2)方案2:贴透明胶带再标记(防晕染)。 教师点评: “科学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