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素养导向 概念聚焦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时间、标志性意义,培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通过阅读教材,多角度总结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强化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结合材料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结合习题理解剩余价值理论,强化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4.通过阅读教材,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全面认识巴黎公社运动,强化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5.通过了解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革命发展形势的判断错误,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经书上的教条,而是实践的、不断发展的理论,我们要根据时代情况和具体国情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培育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正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第一国际”、普法战争、巴黎公社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过程;《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难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重要概念解读】[footnoteRef:0] [0: 参考董健、武秀玢老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材围读]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包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为代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理论为代表)、科学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为代表)。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课时主题与结构】 主题:真理的火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共运的曙光 任务一:根据教材填补表格,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时间、标志性意义。 时间 大事件 标志性意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64年 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1867年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提出剩余价值理论 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1871年 巴黎公社运动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一、时代的呼唤: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任务二:根据教材填补表格,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 项目 具体内容 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也逐渐显现:周期性发生经济危机,工人阶级生活工作条件差、缺乏政治权力 阶级基础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从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到三大工人运动的相继失败说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理论基础 (1)英法空想社会主义:①代表: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英国人欧文。 ②局限: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的有效途径。(幻想依赖资产阶级,幻想通过和平手段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其他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长期进行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二、真理的诞生:从《共产党宣言》到理论发展 任务三:根据教材填补等式,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以《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理论为代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