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查 化学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用时60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Fe:56 Cu:64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36分) 一、本卷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杭州亚运会上的礼仪服饰用丝绸作为面料,丝绸属于纤维素 B. “长征七号”采用液氧、煤油等作为推进剂,液氧、煤油是纯净物 C. C919大飞机上使用了芳纶纤维,芳纶属于天然纤维 D. “天宫二号”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其主要材料为晶体硅 2.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酸 碱 酸性氧化物 非电解质 A 硫酸 氨气 SO3 甲酸 B HCl 烧碱 CO2 氯气 C 冰醋酸 纯碱 NO2 BaSO4 D HNO3 烧碱 SiO2 乙醇 A. A B. B C. C D. D 3.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25℃时,为12的溶液中含有数目为 B. 标准状况下,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 C. 晶体中含有个阳离子 D. 甲醇的分子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 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溶液: B. 向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 C. KClO与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备: D. 少量通入溶液中: 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中:、、、 B. 由水电离的的溶液:、、、 C. 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中:、、、 D. 使甲基橙变红色溶液:、、、 6. 将以下两试剂混合,现象与滴加顺序无关的是 选项 试剂① 试剂② A 溶液 溶液 B 溶液 溶液 C 氨水 溶液 D A A B. B C. C D. D 7. 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在指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 C. D. 8. 类比推理是化学的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是直线形分子,推测也是直线形分子 B. 与反应生成与,推测与反应生成与 C.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Zn发生反应:,推测向溶液中加入足量Zn发生反应: D. 金刚石中碳原子均为sp3杂化,推测单晶硅中硅原子也均为sp3杂化 9. 连花清瘟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常用药,因含连翘、金银花而得名。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绿原酸的分子式为 B. 绿原酸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C. 绿原酸可消耗 D. 绿原酸含氧官能团有羟基、酯基、羧基、醚键 10.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 B.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能生成H2 C.熔化NaOH固体 D.比较Na2CO3、NaHCO3的热稳定性 A. A B. B C. C D. D 11. 碳酸钠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一种工业制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上述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俗称苏打或纯碱 C. 将和通入饱和食盐水时,应先通入 D. 可用NaOH浓溶液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验证母液中含有 12.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已知稀硝酸只能被还原为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混合酸液中的物质的量为 B. 段生成的气体是段是 C. 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D. 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二、本卷共4大题,共64分。 13. 某样品中含有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三种方案: 方案一:取样品溶于水,加入适当指示剂,逐滴滴入盐酸,待完全反应时,测定所消耗的盐酸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测定需配制的盐酸; ①若用浓盐酸配制溶液,需用量筒量取浓盐酸_____。 ②配制溶液时,进行如下操作:稀释→冷却→操作i→洗涤→注入→混匀→定容→操作ii→装瓶贴标签。下图_____、_____(填标号)所示操作依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