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6603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95513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太常,课件,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写月的诗句 辛弃疾的诗句,你最喜欢哪一句,理由是什么? 谈及你荒乱的一生 是铁马金戈,悲歌未彻 是灯火阑珊处,闲愁最苦 是眼前万里江山,归来华发苍颜 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又见青山多妩媚 而此去近千年 人间还贪恋你的青玉案 惋惜你的剑影刀光短 在一次次谈笑间 望神州,醉明月,只道江南远 (提示藏在这首赠诗里) 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喂甘终易坏,岁月还之,君子之交淡如水 遇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悲莫悲生别离,乐莫勒新相识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宁做我,岂其卿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谁共我,醉明月?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古功名莫放休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一枝先破玉溪春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 导入新课 中秋之夜,月亮仿佛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月亮中的“桂树”婀娜婆娑,如此美妙的景致,作者却希望砍掉月中“桂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又寄寓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一下! 诗人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虽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作者七年之内,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上阙赏析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 欺人奈何?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比喻,突出了中秋月亮耀眼、明亮、美丽。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 欺人奈何? 动态描写,写出月亮升起的动态美 上阙赏析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 欺人奈何?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 欺人奈何? 愁,表现时光流逝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浪漫主义手法———问话姮娥) 借用神话传说 表达了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