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25674

最后一课 课件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5635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最后,一课,课件
  • cover
课件30张PPT。最后一课都德 都德,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本文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哽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赚捂踱惩罚祈祷诧异宛转喧闹胳膊皱边肃静懊悔钥匙(gěng) (zhuàn) (wǔ) (duó)(chéng) (qí dǎo) (wǎn) (chà) (xuān) (gē bo) (zhòu) (sù) (aò huǐ)(yào shi) 柏林 (bó)小说的知识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说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可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1.最后一课,上的是什么课,又是在什么特定的背景下上的? 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整体感知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3.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我”———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我”的见闻与感受是本文的线索。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上学之前(1—6)上课之前(7—10)上课过程(11—23)宣布下课(23—29)情节整理: 阅读第1~6段,思考: 1.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 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2.小弗郎士在上学途中见到了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贪玩、不爱学习,不懂事,但还能管住自己的孩子。 (1).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 作用:暗示社会背景,设下伏笔,制造悬念。阅读1~6段 阅读第7~10段。 阅读、思考: 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读读议议:找不同,评人物 1、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有何不同; 2、小弗郎士在上最后一课前后有何不同; 3、韩麦尔先生与平时有何不同; 4、镇上的人们与平时有何不同。 气氛平日上课最后一课学生老师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上课前,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静一点,静一点……”平时,我迟到,会遭到韩麦尔先生的责骂。 一切偏安安静静地,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挾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迟到,韩麦尔先生却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老师穿……打……戴……(和平时不一样) 思考:课文着力表现这些不同有什么作用?这些情况说明:这堂课很不一般。 暗示着这是“最后一课”。讨论第11~16段: 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连用两个“最后”,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朗读时语气是否应该有区别? 这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11~16 (1).表现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2).第一个“最后”表现他沉痛、愤慨的心情。 要读出沉重的语气; 第二个“最后”表现他又充满希望的心情。 读时要把语调稍微提高一点,沉重中 吐出一点希望来。 分析第17~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