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二上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植物与水》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生命的源泉———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教学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隶属于: 1.核心概念:7.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学习内容:7.2 动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3.学段目标:1-2年级学生能知道动植物的生存需要水;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对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材分析 《植物与水》是本单元的第四课,也是探究植物生存基本条件的收官之课。学生在经历了土壤、阳光的探究后,本节将聚焦于生命之源———水。通过观察缺水植物状态、茎的输水实验以及对比种植,学生将深刻理解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运输和滋养作用,从而完整建构“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营养)”的科学观念。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水是植物生存所必需的,了解水能在植物体内运输。 2.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对比实验(浇水/不浇水),了解水对植物生长状态的显著影响。 3.探究实践: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发现植物茎的输水现象,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发现。 4.态度责任:认识到水的珍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形成爱护植物的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 2.教学难点:观察并理解茎的输水现象,初步建立“根吸收水-茎运输水”的模型概念。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植物缺水蔫萎图片、延时摄影展示植物吸水后恢复挺立的过程、干旱地区植物图片)、两盆长势相同但一盆缺水蔫萎的绿萝、芹菜或白色康乃馨、红墨水、透明杯子、小刀、《学习任务单》、“节水小卫士”徽章(贴纸)。 2.学生准备:纸巾。 3.场地准备:便于进行小组观察和实验的教室布局。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承接单元大情境,发现问题 教师活动: “各位尽职的‘绿植守护者’们,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成为了‘土壤探索小能手’和‘阳光观察员’。今天,我们将迎来守护者任务的最终挑战———节水小卫士’!大家看,老师带来了两盆一样的绿萝,为什么一盆精神抖擞,一盆却耷拉着脑袋,好像在说‘我好渴’?谁能救救它?” 学生活动: 观察两盆植物的显著差异,迅速联系生活经验,齐声回答:“缺水了!要浇水!” 设计理念:创设强烈对比的视觉情境,快速聚焦核心问题“水”,激发学生的救助欲望和探究兴趣,自然融入单元情境。 (二) 探索活动一:拯救行动———水是“复苏药水” 教师活动: 1.引导行动:“那让我们来当一回植物医生,给它开一剂‘药方’———浇水!请大家仔细观察,浇水后它会有什么变化?” 2.演示浇水:给蔫萎的植物浇适量的水。 3.引导观察与等待:“变化不会一下子发生,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我们先来探索另一个秘密,植物是怎么‘喝’到水的呢?” 学生活动: 观察教师浇水,并对植物后续状态产生期待。 设计理念:通过即时性的“拯救”行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水对植物的关键作用,并为课后的持续观察埋下伏笔。 (三) 探索活动二:追踪“喝水”的路径———茎的运输作用 教师活动: “水倒在土里,是怎么跑到叶子上去的呢?我们请来一位‘小助手’———红色的水,让它告诉我们答案。” 1.演示实验:将芹菜或白色康乃馨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透明杯子中。“猜一猜,一段时间后,这株植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2.观察现象:(等待约10-15分钟,期间进行其他环节或回顾旧知)现在让我们把它拿出来,小心地切开它的茎。(横切和纵切)“大家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线条像什么?” 3.引导分析:“这些红色的细管就是植物体内的‘小水管’(维管束),它们像吸管一样,能把水从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