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8828

1.2《把它们立起来》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2912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把它们立起来,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一上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把它们立起来》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小小科学家启蒙营·第二关:挑战“结构工程师”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概念13.1“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问题” 中1-2年级学段要求:“知道常见的工具,了解其功能,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工具完成简单任务”,并渗透技术与工程实践(设计、物化、优化)和科学思维(比较、归纳)的启蒙培养。 三、教材分析 《把它们立起来》是“走进科学课”单元承上启下的关键一课。教材承接第一课《吹泡泡》的探究乐趣,将焦点从“观察现象”转向“动手改造”,引导学生面对“如何让一张平躺的纸站起来”这一真实问题。学生将通过折、卷、揉、搭等多种方法,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测试改进”的简易工程流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和功能,为后续《我的“小问号”》中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奠定能力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折叠、卷曲)可以增强其稳定性,使其站立起来。 2.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对“如何让纸张站立”进行多种猜想;能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稳定性,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探究实践:能使用折、卷等方法让纸张站立;能通过测试,判断哪种方法更稳定,并尝试进行优化。 4.态度责任:在挑战中表现出耐心和坚持,乐于尝试不同的方法;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设计,初步养成乐于合作、虚心学习的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多种让纸张站立起来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比较不同方法的稳定性,并思考其背后的简单原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启蒙营”第二关背景、中国著名建筑图片集锦)、多种纸张(A4纸、卡纸、纸条)、小奖品(贴纸)、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剪刀、胶棒(可选,用于提升难度挑战)。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闯入第二关 教师活动: “恭喜各位同学成功闯过第一关,成为优秀的‘泡泡探秘员’!(稍作停顿,营造仪式感)现在,我们‘小小科学家启蒙营’的第二个挑战来了!这一关,我们需要化身成为———结构工程师’!” “工程师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设计和建造!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一张纸(展示平放的A4纸),它现在只能怎么样?(生:躺平/趴着)我们的挑战就是:不借助任何胶水和胶带,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让这张纸自己稳稳地‘站’在桌面上吗?大家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 学生活动: 被新的角色和挑战吸引,观察教师手中的纸张,产生动手尝试的强烈愿望。 设计理念:延续单元情境,通过角色转换保持学习新鲜感。直接抛出明确、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 探究活动一:我的方法多 教师活动: “现在,就是各位工程师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请大家开动脑筋,动手试一试。折一折、卷一卷、弯一弯,看看谁想出的方法又多又巧妙?如果你的方法成功了,就请你把它放在桌上,像一座小雕塑一样展示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用语言鼓励和引导) “哇,这位同学用折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真棒!”“哦?你把它卷成了一个纸筒,这个方法太巧妙了!”“试试看,只折一次行不行?折两次呢?” 学生活动: 领取材料,独立思考并动手尝试各种让纸张站立的方法(如对折成立体三角形、卷成纸筒、多次折叠等)。每成功一种,便将其展示在桌上。 设计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发散思维,尝试多种解决方案。教师巡视中的针对性指导,能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三) 探究活动二:谁的站得稳 教师活动: “工程师们真了不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