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8891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同步讲义(解析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日期:2025-11-0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53524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课题,解析,化学,九年级,人教,学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知识点一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溶解性 密度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时产生 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的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之间的相互转化转化关系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还原性 ①实验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实验过程 对应分析 装置 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的作用是 步骤 实验前先检验CO的纯度 先通入一会儿CO(通CO的同时点燃尾气处理处的酒精灯),然后对装有CuO的位置加热 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最后停止通CO,熄灭尾气处理处的酒精灯 现象 ①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尾气时,产生蓝色火焰 CuO失去氧变成Cu,有 性;CO得到氧变成CO ,有 性 结论 CO具有还原性: 尾气处理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因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尾气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多余的一氧化碳点燃(如图A、B);二是将多余的一氧化碳收集再利用(如图C)。 ②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例如,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炼铁: 。 煤炉中的化学反应 (3)毒性 ①CO有毒,本身没有气味,不易被人察觉,环境中CO含量达到空气总体积的0.02%时,持续2~3h即出现中毒症状。家用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目的在于发生煤气泄漏时,可被人及时察觉,避免人中毒或发生其他危险。②发生煤气泄漏应及时 ,并 ,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检查管道的漏气位置。切不可用燃着的木条查找,不要立即打开 等电器进行换气,防止电器元件产生的电火花引燃煤气! 3.CO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用途 做气体 用于 工业,例如炼铁 即学即练 1.下列不属于CO的物理性质的是 A.无色 B.无臭 C.可燃性 D.难溶于水 2.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氮气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3.为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将干燥的二氧化碳通入下图所示装置,一段时间后,点燃A处酒精喷灯和C、D处酒精灯。 (1)A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2)C处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 (3)D处尾气处理的目的是 。 (4)实验过程中,体现了一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一、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CO2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它们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 色、味、态 无色、无臭的气体 无色、无臭的气体 密度 比空气的大 比空气略小 溶解性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O+O22CO2 还原性 无 CO+CuOCu+CO2 与水反应 CO2 + H2O===H2CO3 不反应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 + Ca(OH)2===CaCO3↓ + H2O 不反应 毒性 无毒 有毒 相互转化 ; 实践应用 1.下列有关、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鉴别、 B.鉴别、 C.除去 D.除去 考点一 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例1】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 【变式1-1】煤炭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B.CO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人体中毒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变式1-2】木炭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容易产生气体。下列关于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体可以作燃料 B.高温下,气体可与等含铁氧化物反应生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