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期中练习卷 考试范围:第1章-第2章;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 1.端午假期期间,小明在家学包粽子。将包好的绿色粽子放进蒸笼里加热,一段时间后能闻到阵阵香气;剥开粽子,一口下去满口鲜香。上述描述中,不涉及的感觉是( ) A. 嗅觉 B. 听觉 C. 视觉 D. 味觉 2.下列物体中,重力大小最接近10N的是() A. 一头牛 B. 一名中学生 C. 一件棉衣 D. 一盒火柴 3.大力士通过绳子拉汽车向前运动,使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 汽车 B. 地面 C. 绳子 D. 双脚 4.从科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 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B. 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快 C. 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D. 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5.某日上午,某地区上空出现了罕见的日晕。日晕又叫圆虹,是指太阳周围出现了一条彩色的大圆环,非常漂亮,人们纷纷拍照留影。彩色圆环的形成原理是() A. 小孔成像 B. 光的直线传播 C. 光的反射 D. 光的色散 6.用扳手拧螺钉,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A. 与力的大小有关 B. 与力的方向有关 C.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与受力面积有关 7.在海上或沙漠中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A. 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折射 B. 光在云层上发生反射 C. 光沿直线传播 D. 光在海面上或沙漠里发生反射 8.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 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下列有关耳朵的保护措施及其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游泳时戴上泳帽、盖住耳朵可预防耳内进水,防止①外耳道发炎 B. 减少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并减小音量,可保护②鼓膜免受损伤 C. 谨慎用药,防止药物破坏③,使其不能接受刺激,导致耳聋 D. 上呼吸道感染后应及早治疗,防止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 10.如图所示为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提示: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A. B. C. D. 11.戴头盔,系安全带能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头盔外壳坚硬,可减小惯性,减小撞击受到的力 B. 头盔内衬松软,可增大与头部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 C. 系安全带可以防止汽车突然启动时,由于惯性导致受伤 D. 系安全带可以减小人体的惯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C. 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13.如图所示为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A. 8:20 B. 7:20 C. 8:40 D. 3:40 14.如图所示为某一束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路径,保持入射光线不动,通过调整平面镜使反射光线射向P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向右平移 B. 平面镜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C. 调整后的反射角比第一次的反射角大 D. 调整后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再相等 15.如图所示,一块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下列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