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怎样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与要求】 2.2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④知道是否搅拌和温度高低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搅拌、升高温度、减小溶质颗粒大小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科学思维 (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影响溶解快慢的猜想,并能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 (2)能根据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加快溶解的方法。 3.探究实践 能通过小组合作,安全、规范地进行探究加快食盐溶解方法的对比实验。能客观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如溶解所需时间),并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4.态度与责任 (1)对探究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实验中能做到严谨求实,尊重证据,并乐于与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并证实加快溶解的多种方法。 难点: 理解“控制变量”是设计对比实验的核心,并能自主地将这一思想应用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烧杯、食盐、热水、冷水、玻璃棒、计时器。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 烧杯2个、量筒1个 食盐、方糖 冷水、热水(由教师分发) 玻璃棒、药匙 计时器 《实验方案》及《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 问题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 创设生活情境: 展示做饭时往汤里加食盐后进行搅拌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妈妈在做汤时,往汤里加盐后,常常会用勺子搅一搅。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 揭示课题: “这个简单的动作背后,其实藏着科学道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加快溶解?” 1. 进入情境,激活经验: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预设:“为了让盐快点融化。”“为了让汤的味道更均匀。” 2. 明确探究主题: 学生带着对“加快溶解”的好奇心进入本课学习。 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做汤”入手,自然地引出本课的核心探究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 · 实践 活动1 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 【提出猜想,设计方案】 1. 引导猜想: “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搅拌’,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还有哪些方法可能让食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2. 聚焦核心方法———对比实验: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好方法。如果我们想准确地知道‘搅拌’到底能不能加快溶解,应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呢?” 引导学生思考需要两杯水进行比较。 3. 引导学习控制变量: 出示教材P35的“实验方案”表格,提问:“为了让我们的比较是公平的,这两杯水除了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之外,其他还有哪些条件必须完全一样?” 4. 完成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完成“研究搅拌对溶解快慢影响”的实验方案填写。 【动手实验,收集证据】 1. 布置实验任务: “实验方案已经非常严谨了。现在,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验证的一个猜想(搅拌、加热或改变颗粒大小),按照我们刚才讨论的对比实验方法,动手实验,并记录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2. 强调安全与规范: 提醒学生: 使用热水时要防止烫伤;搅拌时不要敲击烧杯壁;计时要从食盐下水时开始,到看不见食盐颗粒时结束。 3. 组织实验: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严格按照自己设计的“控制变量”方案进行操作。 活动2 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步:【汇报分析,了解应用】 1. 组织汇报与总结: “请各小组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说一说: (1)你们小组探究的是什么? (2)是怎么操作的? (3)实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4)有什么发现? (5)结论是什么? 2.实验总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哪些加快溶解的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搅拌、加热、减小颗粒大小可以加快溶解。 4. 引出生活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