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掌握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规律。 2.能完成“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实验,会选择实验器材,规划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进行实验,能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3.能运用欧姆定律等探究相关问题。 重点:1.伏安法测电阻” 的原理、实验设计与规范操作; 2.实验数据处理:计算电阻值并求平均值,分析误差原因与减小方法。 难点: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规律与简单计算。 【自主学习】 1.实验目的:用_____和_____测量电阻的阻值。 2.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_____、_____、开关、导线、待测电阻 3.实验设计:由欧姆定律可知_____ ,只要用电压表、电流表同时测出电阻器工作时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就可算出它的电阻值。这种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称为_____。 4.如果用一个电阻 R 代替两个串联(或并联)的电阻 R1、R2 接入电路后,电路的状态不变,R 就叫做这两个串联(或并联)电阻 R1、R2 的_____。 5. 两个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这两个电阻之和即:_____ 6. 两个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这两个电阻的倒数之和即_____ 【合作探究】 一、实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 1.实验目的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阻值。 2.实验器材 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待测电阻 分析讨论 想一想: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实验中如果想多测几组数据,应该怎样做? 3.实验设计 (1)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_____,电流表_____在电路中,电压表_____在定值电阻两端。 (2)由欧姆定律可知_____只要用电压表、电流表同时测出电阻器工作时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就可算出它的电阻值。这种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称为“伏安法”,其电路图如所示。 “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图 4.实验步骤 (1)连接电路:按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导线,开关保持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_____阻值处。 (2)选择量程:根据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估算值选择电表量程,电压表_____量程,电流表_____量程。 (3)检查电路:确认电流表、电压表“_____”接线正确,滑动变阻器接线柱“_____”,无导线接错或漏接。 (4) 试触与测量:闭合开关,轻移滑动变阻器滑片至某一位置,试触电表接线柱,确认指针无反向偏转或超量程后,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5)多次测量: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3~5次电压和电流值,重复步骤4,记录多组数据。 (6)整理器材:测量完成后,先断开开关,再拆除导线,将器材归位。 视频:伏安法测电阻 5.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电阻平均值R/Ω 1 1.0 0.10 10 2 1.6 0.16 10 3 2.0 0.20 10 6.实验结果:_____ 7.拓展延伸 (1)电流表外接法 误差来源:电压表_____,所以适于测量_____电阻。 (2)电流表内接法 误差来源:电流表_____,所以适于测量_____电阻 8.交流讨论 与同学交流讨论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总电阻:如果用一个电阻R代替两个串联(或并联)的电阻 R1、R2 接入电路后,电路的状态不变,R就叫做这两个串联(或并联)电阻 R1、R2 的总电阻。 1.电阻的串联 如图所示,用一个电阻R代替两个串联着的电阻R1、R2接入电路,使得R两端的电压和R1与R2两端的总电压相等;通过R的电流与通过R1与R2的电流也相同。 那么R产生的效果与R1与R2是等效的,我们把电阻R叫做R1和R2的等效电阻,也叫做总电阻。 如图两个电阻 R1 、R2 串联起来接到电路里,作为一个整体,它相当于一个电阻 R。这个电阻的大小与原来两个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由于 R1 与 R2 是串联的,它们两端的总电压 U 等于两个电阻两端电压 U1 、U2 之和,即:U = U1 + U2 由 通过这两个电阻的电流 I 是一样的,上式两边都除以电流 I,即:,可得:R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