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16.3测量: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课题 3.测量: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单元 16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六章 探究电路” 的第三节,是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章节的核心实验,既是对欧姆定律的应用与验证,也是后续学习“伏安法测电功率”“动态电路分析”的基础,是连接理论公式与实际测量的关键纽带。本节是融合“电表使用”(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正负接线柱判断)和“滑动变阻器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两大核心技能。隐含“控制变量法”(保证待测电阻阻值不变)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两种重要实验方法,是培养实验思维的典型案例。本节课核心价值:让学生从 “欧姆定律理论学习” 走向 “实际测量应用”,掌握电路规律推导方法,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2022新课标要求 (1)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能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3)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实验器材收集数据,能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实验中的安全问题,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形成结论并作出解释,能判断实验数据是否合理、有效,能对实验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1)掌握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规律。(2)能完成“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实验,会选择实验器材,规划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进行实验,能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二一教育独家资源(3)能运用欧姆定律等探究相关问题。2.科学思维通过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培养 “间接测量” 的科学思维;推导串、并联电路总电阻规律时,结合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科学探究能规范完成实验操作: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片获取多组电压、电流数据,准确读取示数并记录,计算电阻值并求平均值。4. 科学态度与责任理解串、并联总电阻规律在电路设计中的意义,培养 “学以致用” 的责任意识;认识规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树立 “安全实验、尊重数据” 的态度。 学情分析 1.已有基础:学生已掌握欧姆定律公式、电流表/电压表的基本使用规则,能连接简单串联电路,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2.薄弱环节:电路连接易错:电压表并联位置错误、电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滑动变阻器接线柱接错(如接成“两下”导致阻值不变)。3.学习需求:需要通过“动手操作+误差分析”,将抽象的公式转化为具象的实验流程,建立“测量→计算→分析”的实验逻辑。二一教育独家资源 重点 1.伏安法测电阻” 的原理、实验设计与规范操作; 2.实验数据处理:计算电阻值并求平均值,分析误差原因与减小方法。 难点 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规律与简单计算。 材料准备 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待测电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从点亮房间的灯泡,到给手机供电的充电器,里面都离不开“电阻”这个重要元件。它能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可我们怎么知道一个电阻的具体阻值呢?根据欧姆定律I=,得R=,所以可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由此可以计算出电阻,本节我们学习相关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忆欧姆定律 从生活中引入本节课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实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1.实验目的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阻值。2.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待测电阻二一教育独家资源分析讨论想一想: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实验中如果想多测几组数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