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260988
河南省南阳六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3496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河南省
,
南阳
,
六校
,
2025-2026
,
学年
,
高一
语 文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光明智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在文化强国建设中,乡村文化有何独特价值,应该如何全面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 邵明华:农耕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乡村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是乡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维系乡村社会延续发展的基石与纽带,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物质文化是历代乡村创造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物质产品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包括传统村落、文物古迹、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手工技艺等;精神文化是乡村长期以来形成的影响乡民行为规范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具体表现为家风家训、节庆民俗、民间艺术等;制度文化是乡村在社会治理方面作出的制度性安排,主要表现为乡规民约、礼仪规范、教育制度等,对于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稳定延续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乡村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繁衍发展的具有本源意义的主体文化。 周建新:把握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关键恰在于理解“土”字。这个“土”,绝非“土里土气”,更不是“土得掉渣”,而是“乡土”“本土”“泥土”,它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核心载体,蕴含多重深刻内涵。其一,“乡土”彰显中华文明的原生性与多样性。乡村文化是特定水土、气候与人文交融的产物,带有独特“原产地”印记,如被誉为“传统文化活化石”的客家文化,其土楼、围龙屋、围屋等乡土民居凝聚着客家族群的生存智慧,客家山歌倾诉着南方山地丘陵生活的情愫。这种原生性与多样性的“乡土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百花齐放”的图景。其二,“本土”承载中华民族的根本性与连续性。乡村是农耕文明的载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与“耕读传家”的价值追求,沉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库”。这些传统文化基因有助于文脉接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其三,“泥土”体现中华文化的人民性与鲜活性。乡村文化由劳动人民创造,带着生活温度,能滋养人心、凝聚社会、慰藉乡愁。 光明智库:刚才大家谈论了很多乡村文化发展的可喜之处,那么当前乡村文化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 周建新: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但依然面临诸多结构性挑战。部分地区乡村文化建设重“形”轻“神”、重“物”轻“人”。古村落、古建筑虽修缮一新,但其承载的乡规民约等文化内核却被忽视。“拆真文物建假古董”容易让文化沦为消费“景观符号”和商业“表演项目”,脱离原有社会功能与生活语境。此外,一些乡村文化项目依赖政府“输血式”投入,缺乏自我造血的可持续模式。文化资源与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不深,价值转化路径不畅,未形成完整产业链。还需要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吸收更多专业运营人才。 光明智库:如何实现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薛可:我从数字技术的角度谈一下。数字技术可以在采集存储、展示、传播与价值转化等环节赋能乡村文化发展:一是数字化典藏。对于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建立“数字孪生”档案;对于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非遗,可以通过高清摄录、动作捕捉、口述史访谈等方式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记录。二是沉浸式体验。利用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对乡村文化进行立体化、全景式再现,提供可触可感的全新文化感知。三是数字化传播。借助数字化传播矩阵,展示优美的乡村风光、传统美食、工艺技艺,让乡土故事突破原有的地域和圈层,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四是产业化赋能。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商开辟特色农产品、非遗手工艺品、非遗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10-30)
四川省雅安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零模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2025-10-30)
江苏省南京市七校联合学情调研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10-30)
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20班)试卷(含答案)(2025-10-30)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测试(期中)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2025-10-3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