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指导·化学·必修第一册(通用版) 实验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从微观上理解溶液中电解质之间的反应,其实质是离子反应。 3.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理解离子方程式实际可以代表一类反应。 基础知识 1.离子反应的概念: 2.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例):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 化学式表示: (3)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将方程式化为最简: (4)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4.离子反应的实质: ①从微观角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 在溶液中 的反应。②离子反应使溶液中某些离子 的浓度 【实验材料】 BaCl2溶液、Naz SO4溶液、蒸馏水、胶头滴管、试管若干等。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向盛有2mLNa2SO4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 mL BaCl2稀溶液。 2.实验现象: 3.化学方程式 4.微观分析 分别写出BaCl2和 混合前两种溶液中 混合后数目 混合后数目 反应实质 NaSO,的电离方程式 的离子 减少的离子 不变的离子 BaCl2溶液: Na2SO4溶液: 实验二 反思总结 1.你认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你知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吗? 典型例题 例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MgC12固体配成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稀盐酸,然后向此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如图甲所示)。滴加过程中产 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目-NaOH溶液 tm沉淀)/g MgC1,和盐酸 的混合溶液 V/ml 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MgC12固体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填字母序号)。 A.天平 B.烧杯 C.漏斗 D.玻璃棒 (2)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在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图乙中OA段是OH与H+反应,AB段是OH与Mg2+反应,B点的 溶液为NaCl溶液,加入AgNO3溶液发生的反应是Ag+十Cl-=AgCl¥(白色)。 【答案】(1)BD(2)H++OHH2O(3)Mg2++2OH-—Mg(OH)2Y (4)有白色沉淀生成Ag++C1-—AgC1 巩固提升 1.下列物质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NaOH溶液和FeCl3溶液 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C.Na2SO,溶液和MgCl2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和盐酸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实验一胶体的制备和检验 基础知识 1.粒子分散分散系被分散成粒子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分散剂里形成分散系分散 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溶液、胶体和浊液 3.气溶胶云、雾液溶胶牛奶固溶胶有色玻璃 实验过程 1.加热至沸腾FeCI2饱和溶液 2.无光亮通路一条光亮的通路散射丁达尔效应 反思总结 1.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因为胶体粒子大小适中,光线照射到胶体的粒子时发生散射, 散射光线进入人眼,人以为是胶体在发光,所以看到光亮的通路。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太小 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太大,无法发生散射。 2.制备Fe(OH):胶体时,是将FC1溶液滴加到沸水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为搅拌会使胶体聚沉。 3.性质丁达尔效应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4.可通过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进行鉴别。当用光束通过NCI溶液和鸡蛋清胶体时,从侧面能 够观察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鸡蛋清胶体。 巩固提升 1.C 2.解析:(1)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2)①若用稀FC1溶液,则水 解产生的F(OH):的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发 生聚沉。③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HSO,后,Fe(OH):会发生凝聚而产 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SO,会与Fe(OH):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 答案:(1)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