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 实验十二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元 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2.掌握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变化规律。 基础知识 1.氢氧化铝的两性 A1(OH)3在强酸或强碱溶液中都能溶解,表明它既能与酸发生反应,又能与强 碱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2.钠、镁、铝金属性强弱比较 Na Mg Al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 与酸反应, 物质与水(或与 与冷水 沸水反应迅速,放出 但不如Mg反应 酸反应) 氢气;与酸反应剧烈, 剧烈 放出氢气 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的水化物的碱 NaOH: Mg(OH)2: A1(OH)3: 性强弱 3.硅、磷、硫、氯是非金属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 强弱如下表: 非金属元素 Si P S CI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H SiO H:PO H2 SO HCIO 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强酸(酸性比HSO强) 【实验材料】 镁条、氨水、酚酞溶液、NaOH溶液、盐酸、MgCl2溶液、A1Cl溶液、水、砂纸、试 管若干、试管架、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指导·化学·必修第一册(通用版) 实验过程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小段镁条,用砂纸除去 表面的氧化膜,放到试管 中。向试管中加人2mL 镁与冷水不反应,与 水,并滴人2滴酚酞溶液, 热水反应产生气泡 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 金属性:Na>Mg 生成的碱使酚酞溶液 热试管至液体沸腾,观察 变为浅红色 现象。与钠和水的反应相 比,镁和水的反应难易程度 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质? 向试管中加入2mL 1mol/LA1Cl3溶液,然后 AlCl3溶液与NaOH 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 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 白色絮状A1(OH)3沉淀 絮状沉淀,继续加 为止。将A1(OH)3沉淀 NaOH溶液,白色絮 碱性:Mg(OH)2> 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 状沉淀消失;而 A1(OH)3; 支试管中滴加2mol/L盐 MgCl2溶液与NaOH 2 金属性:Mg>Al; 酸,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溶液反应只生成白色 A1(OH)3具有两性: 2mol/L NaOH溶液。边 沉淀; Mg(OH)2具有碱性 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A1(OH)3沉淀中加 用2mL1mol/L MgCl2 入盐酸后,沉淀消失; 溶液代替A1Cl3溶液做上 Mg(OH)2沉淀中加 述实验,观察现象,并进行 入盐酸后,沉淀消失 比较 信息获取:酸性大小关系为H2SiO3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