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3775

Unit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日期:2025-11-11 科目:英语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257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and,Unit1,第三,必修,2019,人教
  • cover
附件: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Unit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课题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课型 新授课 学科 高中 年级 二年级 学段 2025-2026学年 版本章节 人教版必修三 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学生能掌握与节日相关的核心词汇(如firecrackers, lantern, kimono等)和活动表达(如set off firecrackers, admire the moon, march along the streets等),并能听懂关于中西方节日的对话材料,准确识别节日名称与说话者关系;能口头介绍节日的who、when、where、why、what activity等关键信息,完成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任务。 2. 文化意识:通过对比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元宵节)与外国节日(日本成人节、巴西里约狂欢节),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节日的习俗与意义,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3. 思维品质:在猜诗词、配对、听力判断等活动中,提升逻辑推理与信息提取能力;在小组讨论分享节日时,发展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4. 学习能力:借助AI数字人JUDY辅助与小组合作,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掌握“听前预测—听中抓取—听后总结”的听力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节日与对应活动的匹配,能运用核心词汇与短语描述节日。 2. 听懂对话材料,准确识别节日名称与说话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从对话细节(如称呼、场景提示语)中判断说话者关系。 2. 连贯、完整地用英语口头介绍节日,并规范完成书面写作任务。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 B2 班共 65 名学生,班级英语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区间,校内测评平均分约 80 分(满分 150 分)。对照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对 “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 的要求,学生听力能力显著薄弱,测评听力平均分不足 20 分(满分 30 分),尤其缺乏对较长篇幅听力材料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难以捕捉关键信息。 在语言输出层面,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存在短板,难以运用恰当语言描述活动流程、清晰阐述观点,未达大纲 “能有效进行口头交际” 的要求。基于此,设计听力教学活动时,需依据 “支架式教学” 原则,提供充足脚手架支持,降低信息获取难度,逐步提升其听力与口语核心素养。 教学准备 利用豆包,设计AI数字人Judy,融入并引导课堂教学流程。 利用豆包,设计应景的图片素材。 利用哔哩哔哩,搜索视频素材。 利用剪映,剪切听力音频和视频素材。 PPT的设计与准备。 游戏所需的词卡。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新设计(含AI应用) 热身导入: AI数字人JUDY 开启“节日之旅” (5分钟) 导入:教师介绍AI数字人JUDY,说明其将全程协助本次节日之旅”,激发学生兴趣。 第1站:猜诗词,识节日 教师展示王安石《元日》、苏轼《水调歌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英文版经典诗句,引导学生猜测对应的诗词,进而猜测对应的节日(春节、中秋节、元宵节)。 遇到生词“firecrackers”,”lantern”时,AI数字人JUDY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每猜对一个节日,教师追问:Who can celebrate the festival (庆祝人)When is the festival (节日时间)Where is it celebrated (庆祝国家)Why do people celebrate it (文化内涵)What activities do people do (庆祝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节日关键信息。 板书相关节日表达 1. 借助 AI 数字人 JUDY 创设趣味情境,契合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点,快速吸引注意力,激活课堂氛围,降低学习焦虑。 2. 以中英诗词互译为切入点,关联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储备,搭建跨学科桥梁,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自然引入核心词汇,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 通过 “5W” 问题引导,提前渗透节日关键信息框架,为后续听力抓取信息、口语表达搭建思维脚手架,符合学生 “从已知到未知” 的认知规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