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4233

17.爬天都峰 课件

日期:2025-11-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961718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爬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导入环节 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爬山的感受是怎样的? 导入环节 你们听说过黄山的天都峰吗?结合了解,天都峰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以险峻著称,海拔1810-1829米,最险处是“鲫鱼背”(狭窄石脊,两侧万丈深渊),课文中描述它“又高又陡”,是黄山难爬的山峰之一。 17.爬天都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导入环节 看到课题《爬天都峰》,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要爬天都峰? 天都峰在哪里? “我”能爬上去吗? 导入环节 课题用“爬”而不是“登”,为什么? “爬”更能体现天都峰的险峻———需要手脚并用、借助铁链,突出爬山过程的艰难;“登”更侧重“登上”的结果,无法体现过程的艰辛,与课文强调“克服困难”的主题契合。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问同学。 2.标出自然段序号。 石级 铁链 发颤 攀登 猴子 鲫鱼 相片 纪念 辫子 笑呵呵 汲取 pān jí liàn biàn hē xiànɡ 相信 相对 照相 相片 xiāng xiàng 相 我能读 识字写字环节 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 “颤(chàn,不读zhàn)”是翘舌音 “攀(pa n)”是前鼻音 “辫(biàn)”要与形近字“辩(辩论)、辨(分辨)”区分 “猴”右边是“侯”,不要多加一竖写成“候” 识字写字 “———“颤”“辫”这几个笔画复杂的字,怎么记住它们的写法? 攀: 上下结构,上半部分“林+大”,下半部分“手”,记“大手抓住树林和山”。 颤: 左右结构,左边“页”,右边“亻+占+彡”,结合“发抖”记忆。 辫: 左中右结构,中间“纟”,与头发有关,三部分匀称。 识字写字 “笔陡”“白发苍苍”“汲取”“居然”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笔陡:像笔一样直上直下,形容非常陡峭。 白发苍苍:形容老人头发花白。 汲取:吸取、吸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整体感知与脉络梳理 自由朗读课文后,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假日里,“我”和爸爸爬黄山天都峰,遇到一位老爷爷,互相鼓励后共同登顶,爸爸称赞“我们”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要素提炼: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脉络梳理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 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顺序 脉络梳理 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1-2段):“我”在天都峰脚下看到山高路陡,心里发颤 第二段(3-7段):遇到老爷爷,互相鼓励,奋力攀登。 第三段(8-10段):爬上峰顶后互相道谢,爸爸点明“汲取力量”的道理 脉络梳理 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写,有什么好处? 能清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让读者清楚“我”从“害怕”到“奋力爬”再到“成功登顶”的完整过程,突出“克服困难、互相鼓励”的主题。 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内容是? 写作顺序是: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主要内容是:“我”和爸爸爬天都峰时,与一位老爷爷互相鼓励,共同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爬上峰顶的事。 精读“爬山前” 从课文第2自然段的描写中,哪些语句能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写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写陡: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精读“爬山前” 看到这样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能看出来? “我”的心情是害怕、犹豫、不自信; 从“我爬得上去吗?”(疑问,体现不自信)、“真叫人发颤!”(感叹,体现害怕)这些语句可以看出。 精读“爬山前” 仿照“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的句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