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5967

四川省绵阳市202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B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4550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川省,试题,答案,地理,绵阳市,考试
  • cover
四川省绵阳市202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B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厄加勒斯角(34°50′S,20°E)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图1),是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地理分界线。两大洋在此处附近水温差异明显。这里的海面时而平静,时而狂躁,深刻影响着过往船只的安全。据此完成1~3题。 1.厄加勒斯角大致位于好望角的 A.西南100千米处 B.西南150千米处 C.东南 100千米处 D.东南150千米处 2.厄加勒斯角两侧海水温度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洋流 C.海底地形 D.纬度 3.风浪对经过厄加勒斯角附近海域船舶威胁最严重的时间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曙暮光是曙光和暮光的总称,指在日出前或日落后,太阳接近地平线时,阳光穿过云层或其他遮挡物的缝隙时,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形成的明亮放射光束。2025年7月9日 19时50分,天空出现了带有多道蓝色光的暮光(图2),四川省绵阳市某气象爱好者用相机进行了记录。表1为当天日出日落时刻表。据此完成4~6题。 表1 时刻表 日出 日落 06:03:59 20:09:09 天亮 天黑 05:36:22 20:36:46 4.与曙暮光形成原理相似的有 ①阴天昼夜温差小 ②天亮在日出之前 ③晴朗天空呈蓝色 ④夏季午后雷阵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该气象爱好者用相机记录时,观察到暮光一侧此刻的天空 A.落日如盘 B.电闪雷鸣 C.晚霞橙红 D.云淡风轻 6.该气象爱好者拍摄暮光图片时,相机朝向 A.西北方 B.正南方 C.正东方 D.西南方 2019年8月9~11日,台风“利奇马”进入我国东海南部并在浙江登陆,近地层7级风圈半径达280~380 km,受其外围气流影响,福建省沿海及南部地区出现持续酷热天气。图3a为九仙山观测站位置,图3b为该观测站台风期间记录的大风状况。据此完成7~9题。 7.当地持续高温天气明显减弱的时间大致是 A.8日20时后 B.9日8时后 C.10日8时后 D.10日20时后 8.福建省沿海及南部9~11日持续高温,是因为地处台风外围 A.西南气流下沉地带 B.东南气流上升地带 C.西北气流下沉地带 D.东北气流上升地带 9.福建省沿海及南部的人们,12日白天最可能感受到 A.空气更加干燥 B.狂风呼啸 C.空气湿度增加 D.暴雨如注 近年来,北半球海水温度呈升高趋势。图4 示意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状况。据此完成10~11题。 10.影响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太阳辐射、海水温度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海水温度、大洋环流 D.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11.北半球海水温度升高,会造成 A.全球热量支出大于收入 B.表层的海水受热膨胀 C.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加快 D.海一气相互作用减弱 1996年黄河由人工改道的清水沟入海,随后新生三角洲湿地植被开始自然演替。多年来芦苇分布区整体较稳定。2008年外来互花米草开始少量出现在北部滨海区域并快速扩张。图5示意2019年黄河三角洲的植被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 12.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壤组成物质中 ①有机质含量低 ②空气含量低 ③矿物质含量低 ④水分含量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植被自然演替的总趋势是 A.芦苇→碱蓬→裸地 B.裸地→芦苇→碱蓬 C.碱蓬→芦苇→裸地 D.裸地→碱蓬→芦苇 小柴旦湖地处柴达木盆地中北部,发源于祁连山现代冰川的塔塔棱河注入湖中,湖底沉积有20多米厚的盐层。近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