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6366

山西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模块诊断试卷历史(含答案)

日期:2025-11-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8373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西,模块,答案,历史,试卷,诊断
    山西大学附中 2025~202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0月(总第一次)模块诊断 历史试题 (考查范围:第1~5课)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计60分) 1.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总和。据此判断,下列出土实物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良渚文化晚期墓葬中,不同类型墓葬的差异显著,如下表所示。这种差异说明了良渚文化( ) 类型 墓坑规格 随葬品情况 占墓葬总数比例 大型墓 长5米以上,宽3米以上 使用大型木棺,随葬品超百件,包括玉琮、玉璧等礼器,以及漆器、象牙器等奢侈品 约1% 中型墓 长3—5米,宽1—3米 有木棺,随葬品数十件,多为陶器、石器,少量玉器 约10% 小型墓 长2—3米,宽不足1米 无棺椁,多无随葬品,仅少数有1—2件简单陶器 约89% A. 社会阶层分化显著 B. 已建立完善的国家机构 C. 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D. 具备成熟的礼乐制度 3.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以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地区的数量最多,此外其周边地区也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如东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绳纹粗陶文化。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 ) A. 连续性 B. 多元性 C. 开放性 D. 兼容性 4. 古书记录了夏朝前期的一桩动荡事件:第五任君王姒相被有穷氏的后羿取代,后羿又被伯明氏的寒浞篡权,寒浞屠灭了后羿和夏王相家族,而相的遗腹子少康借助有仍氏和有虞氏的势力,成功诛杀了寒浞,恢复了夏朝统治。这起夏朝的“王子复仇记”可以佐证( ) A. 夏王对地方实行直接统治 B. 宗法制度已经瓦解 C. 此时王位世袭制尚未形成 D. 夏朝内部族邦林立 5. 公元前712年,滕侯、薛侯去拜见鲁隐公,薛侯以“先封”为由要求行礼位置的次序在前,滕侯反驳说:“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于是,鲁隐公安排滕侯在先。鲁隐公的做法( ) A. 改革了晋谒礼仪 B. 激化了嫡庶矛盾 C. 破坏了分封制度 D. 维护了宗法秩序 6. 春秋战国时期的车轮均为木轮,木轮外包镶铁皮或打上铁钉,轮子普遍较硬也较窄,这样的车子走多了就会在路面上留下车辙,慢慢就变成了“轨道”。各诸侯国在制造车子的时候,有意使本国车轮间距与其他诸侯国不同。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皇权衰微,礼崩乐坏 B.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 C. 交通便利,商业繁荣 D. 文化多元,交流互鉴 7. 商鞅认为“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他在变法中坚持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为此,他实行( ) A. 奖励军功 B. 什伍连坐 C. 重农抑商 D. 授田百姓 8. 老子认为万物由“道”衍生,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针对社会矛盾,老子主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老子的主张( ) A. 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 受到邹衍思想影响 C反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D. 蕴含了辩证法思想 9. 韩非曾批评商鞅“徒法而无术”和“无术以知奸”。因此,韩非在“法治”之外又重“术治”(指君主审核和驾驭官吏的方法和手段),主张“法”“术”紧密结合。韩非的治理观( ) A. 倡导“法治”与“人治”结合 B. 以“民本”思想为基础 C. 体现“法治”与“德治”的争议 D. 与“礼崩乐坏”相适应 10. 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吴越地区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时间阶段 相关记载 文献 春秋前期 吴公子季札观周乐,能精准阐释《风》《雅》《颂》,却仍自称“蛮夷”,以“断发文身”为俗。 《左传》 春秋后期 越君勾践令诸大夫习《诗》《礼》,朝堂论政引“华夏先王之道”,但祭祀仍保留“鸟图腾”仪式。 《国语》 战国中期 楚王孙遗者钟铭文载“吴人,越人,尚同乎楚”,吴越贵族通婚频繁,且多以“华夏共祖”自称。 《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