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667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2.2.1 6和7的加、减法(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11-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68263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24张,课件,减法,的加,2.2.1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6 和 7 的加、减法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 深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准确计算 6 和 7 的加减法算式。2.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一图两式的规律,培养思维灵活性。3. 运用 6 和 7 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幻灯片 2:情境导入 ——— 水果乐园 场景呈现: 出示图片:一个水果摊上,左边摆放着 4 个苹果,右边摆放着 2 个苹果;另一个区域,盘子里原本有 7 颗草莓,小朋友拿走了 3 颗草莓。 提问引导:同学们,观察这幅水果乐园的图片,你们能根据苹果和草莓的数量变化,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复习衔接: 回顾之前学过的数的分与合,6 可以分成 1 和 5、2 和 4、3 和 3;7 可以分成 1 和 6、2 和 5、3 和 4。我们知道数的分与合和加减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就让我们借助它们来学习 6 和 7 的加减法。 幻灯片 3:探究 6 的加法(摆一摆,算一算) 一、动手操作:摆苹果学加法 操作要求: 让学生拿出 6 根小棒,模拟水果摊的苹果摆放,左边摆 4 根,右边摆 2 根。 提问:要知道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多少个苹果),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列出算式 4 + 2 = 6。 教师引导学生换个角度观察,从右边往左边看,小棒数量没变,这时又该怎么列算式呢?学生尝试列出 2 + 4 = 6。 总结规律: 教师展示两个算式 4 + 2 = 6 和 2 + 4 = 6,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都是 2 和 4,只是位置交换了,但是结果都是 6。这就像我们交换左手和右手拿东西,东西的总数是不变的。所以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拓展延伸: 让学生根据 6 的其他分法,如 1 和 5、3 和 3,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列出对应的加法算式 1 + 5 = 6、5 + 1 = 6、3 + 3 = 6,并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幻灯片 4:探究 6 的减法(分一分,算一算) 一、情境模拟:分草莓学减法 情境设置: 教师讲述:水果摊老板准备把 6 颗草莓分给两个小朋友,已经知道一个小朋友分到了 1 颗草莓,那另一个小朋友能分到几颗呢? 学生用 6 根小棒代表 6 颗草莓,分一分,找出答案。 列出算式: 学生通过操作,知道从 6 里面去掉 1,剩下 5,列出算式 6 - 1 = 5。 教师追问:如果知道一个小朋友分到了 5 颗草莓,另一个小朋友分到几颗,算式又该怎么列?学生列出 6 - 5 = 5。 理解减法含义: 结合分草莓的过程,向学生解释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这里的 6 是总数,1 和 5 是分出去的部分,通过减法算式可以算出剩下的部分。 巩固练习: 给出类似情境,如:有 6 朵花,飞走了 2 只蝴蝶,还剩下几朵花?让学生列出减法算式 6 - 2 = 4,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 幻灯片 5:探究 7 的加法与减法(对比学习) 一、小组合作:探究 7 的加法 任务布置: 4 人一组,用 7 个圆片进行操作。可以自由将 7 个圆片分成两部分,然后根据分法列出加法算式。 例如:一组同学将圆片分成左边 3 个,右边 4 个,列出 3 + 4 = 7 和 4 + 3 = 7。 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分法和列出的算式,其他小组补充不同分法对应的算式,如 1 + 6 = 7、6 + 1 = 7、2 + 5 = 7、5 + 2 = 7。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 7 的加法算式和 6 的加法算式,发现规律:都是通过数的分与合来列出算式,并且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二、自主探索:探究 7 的减法 自主操作: 学生自己用 7 根小棒,先摆出总数 7,然后任意拿走一部分,根据拿走的过程列出减法算式。 比如拿走 2 根,列出 7 - 2 = 5;拿走 5 根,列出 7 - 5 = 2。 全班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列出的减法算式,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