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6696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4.3 11~20的认识(2)(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11-0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54745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17张,课件,认识,2024,上册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11~20 的认识(2)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 直观认识 16~20 各数,理解其组成(16~19 为 1 个十和 6~9 个一,20 为 2 个十);2. 掌握 16~20 的规范读写与计数器拨珠方法,明确 20 的数位意义;3. 能按数序排列 11~20,熟练比较 20 以内数的大小,提升数感与逻辑思维。 幻灯片 2:情境导入 ——— 生活中的 “十几与二十” 场景呈现: 出示图片组:① 超市 16 瓶一组的酸奶(标注 “16 瓶”);② 体育课 18 名同学排队(标注 “18 人”);③ 日历上的 20 号(标注 “20 日”);④ 20 根小棒捆成 2 捆(标注 “2 捆 = 20 根”)。 复习衔接: 回顾 11~15 的组成(如 “13 由 1 个十和 3 个一组成”),提问:“16 比 15 多 1,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 根小棒捆成 2 捆,又表示几个十呢?” 引出 16~20 的学习。 幻灯片 3:探究 16~19 的认识(自主迁移) 一、小组合作:16~18 的组成与读写 任务布置: 4 人一组,沿用 “小棒捆扎 + 计数器拨珠” 的方法,自主探究 16、17、18 的组成,填写下表(参考 11~15 的探究模式): | 数字 | 小棒组成(1 捆 + 几根) | 计数器拨珠(十位几颗 + 个位几颗) | 数的组成(1 个十和几个一) | 读法 | |--|--|--|--|--| | 16 | 1 捆 + 6 根 | 十位 1 颗 + 个位 6 颗 | 1 个十和 6 个一 | 十六 | | 17 | 1 捆 + 7 根 | 十位 1 颗 + 个位 7 颗 | 1 个十和 7 个一 | 十七 | | 18 | 1 捆 + 8 根 | 十位 1 颗 + 个位 8 颗 | 1 个十和 8 个一 | 十八 | 教师指导: 重点关注小棒数量的准确性(如 16 是 “1 捆 10 根 + 6 根”,共 16 根),纠正计数器拨珠时 “个位珠子数量与数字个位不匹配” 的问题(如 17 的个位需拨 7 颗珠子)。 二、集体探究:19 的认识 组成分析: 小棒操作:1 捆(1 个十)+9 根(9 个一)=19,得出 “19 由 1 个十和 9 个一组成”; 计数器演示:十位 1 颗珠子(1 个十),个位 9 颗珠子(9 个一),强调 “19 是 11~19 中个位数字最大的数,比 18 多 1 个一”。 读写指导: 写法:先写十位 “1”,再写个位 “9”,紧凑书写为 “19”,避免十位与个位间距过大; 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九”,读作 “十九”,不读作 “一九”。 三、规律总结:16~19 的共性 组成共性:均由 “1 个十和 6~9 个一” 组成,十位固定为 1 个十,个位数字依次递增 1(6→7→8→9); 读写共性:写法为 “十位 1 + 个位数字(6~9)”,读法为 “十 + 几”(如 16 读作 “十六”,19 读作 “十九”),与 11~15 的读写逻辑一致。 幻灯片 4:重点突破 ———20 的认识(2 个十的特殊性) 一、20 的组成:从 “1 个十 + 10 个一” 到 “2 个十” 小棒操作(动态演示): 第一步:先摆出 19 根小棒(1 捆 + 9 根),再添 1 根,此时个位小棒为 10 根; 第二步:将 10 根单独的小棒捆成 1 捆,此时共有 2 捆小棒,讲解:“10 个一 = 1 个十,2 捆小棒就是 2 个十,2 个十组成 20”; 关键结论:20 由 2 个十组成,区别于 11~19“1 个十 + 几个一” 的组成形式。 计数器拨珠(理解数位进位): 第一步:在计数器上拨出 19(十位 1 颗,个位 9 颗); 第二步:个位再拨 1 颗珠子(此时个位满 10 颗),按照 “个位满 10,向十位进 1” 的规则,将个位 10 颗珠子退回,在十位再拨 1 颗珠子; 最终结果:十位 2 颗珠子,个位 0 颗珠子,说明 “20 的十位是 2(表示 2 个十),个位是 0(表示 0 个一)”,明确 20 的数位意义。 二、20 的读写 写法: 先写十位上的 “2”(表示 2 个十),再写个位上的 “0”(表示 0 个一),两个数字紧凑书写为 “20”,注意 “0” 不能省略(省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