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8460

【新课标】7.1 促进民族团结(课件39张PPT+教案+4个视频)

日期:2025-11-0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2次 大小:4619766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课标,促进,民族,团结,课件,39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本框所属单元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本框所属课程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教材 分析 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第一目介绍了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民族政策,重点落在“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第二目通过事实描述、原因分析,阐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重点落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本框从我国多民族的国情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谈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为下一框讲述“维护祖国统一”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意义 知识 目标 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 2.明白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理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3.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法治观念: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3.责任意识: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学情 依据 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从个人能力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辩证分析能力。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总体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认识不够。 教师 准备 分析学情。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本班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国家统一的认识。可以提出的问题有:“你是如何理解民族平等的”“国家为什么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等。教师需整理、分析学生的反馈,将之恰当用于课堂讨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学生 准备 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课程框架,进行初步思考;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现问题并向教师反馈。 完成导学案。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和活动准备,通过师生共同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 教学过程 ↓ 教学 过程 观看视频《新华社:我们是一家人》 思考:从这个视频中你感受到什么?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 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有关知识。 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说一说,我们国家的各少数民族分布有哪些特点? 教师点拨: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的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通过图片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一知识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