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国风都是变风,那么变雅呢?在小雅里边,从《鹿鸣》到《芳菁者莪》之间一共十六篇是 高三语文 正小雅。《六月》到《何草不黄》一共五十八篇是变小雅。大雅里边《文王》至《卷阿》十八高是正 大雅,《民劳》至《召吴》十三篇是变大雅。所以大雅里面的变雅少,国风和小雅里面绝大部分是 变风变雅。孔子特别重视变风变雅的问题,他认为,通过变风变雅能认识到社会的不足,通过批 考生注意: 评社会、警示执政者起到帮助他们树立典范的作用。所以中国后来的文学家、诗人,都是以批评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社会为主的。这一点用西方的词叫现实主义传统,用《诗经》的话就叫作风雅传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问题三: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墨子》里边提到“诵诗三百”,孔子则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 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边提到了兴,朱熹解释,兴就是感发意志,提升你学习的兴 一、阅读(72分) 趣,提升精神的境界。“可以观”,即通过诗可以了解社会,我们今天读诗可以范固更大一点。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可以群”,即群居相切磋,对诗有不同了解,可以有争论,这样培养你跟别人的一个友好的交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过程。还有一个“怨”,即你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可以借诗抒发。 问题一:《诗经》里面有四始六义的说法,它对唐诗有什么影响? 二十世纪以后,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大家都研究文学,人太多了,而不读文学。《世说 四始实际上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诗大序》里边,也就是《关雎》后面那一个序。它认为风、 新语》里边提到,“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个名士读诗没有功利性,诗歌主要是用 小雅、大雅、颂是四始,是“诗之至也”,代表诗的最高水平。但是《史记·孔子世家》里面提到, 来阅读的。读诗首先可以了解历史,知道过去。实际上《诗经》中的一些现象,在今天可能也存 《关雎》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孔子在整理《诗经》的时候选 在,我们可以通过《诗经》间接地了解现代社会。第二个,读诗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择的每一部分的第一篇都是正风正雅,是水平最高的,为后代树立了典范,称为四始。 通过《诗经》去了解我们过去的人是怎么样的,通过对《诗经》价值观的了解,实际上主要是《诗 《诗经》有六义说,在《周礼》里边叫六诗。六诗的次序很有意思,是“风、赋、比、兴、雅、颂”。 序》所构建的价值观,也就是孔子所构建的价值观,我们从里边可以知道古人的人生境界。再 后代的人对这个很难解释,一般认为赋、比、兴是诗之三义,风、雅、颂是诗之三体。过去,风、赋、 个就是我们可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传播中国文化。 比、兴、雅、颂是有一个次序的。风、赋是一种诗体,也是一种表现手法。比、兴、雅、颂都是这样。 可能后来在孔子整理六经或者其他的时候,六种诗体,或者说六种表现手法这样的一个痕迹没 (摘编自方铭《<诗经>之问》) 有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诗经》它是历史上存在的,同时它也是不断被阐释的。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它对唐诗的影响主要是风雅比兴。风雅比兴对后代的彩响很大,比如说陈子昂在唐朝初年 A《诗大序》以风、小雅、大雅、颂为四始,《史记·孔子世家》以风、小雅、大雅、颂各自首篇为 四始,二者对四始的界定不同,两个四始无共同之处。 的时候,也讲“兴寄都绝”、风雅不兴的问题,主张要向《诗经》学习。作为一个诗人,要对社会的 不平不公承担起责任。过去我们讲“诗言志”“诗缘情而绮靡”,一定要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诗 B.《诗经·魏风·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