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笔尖流出的 故事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默读第68页内容,看看书中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和要求。 任务一 审题明要求 选定创作方向 既是习作要求,也是写作方法。 任务一 审题明要求 选定创作方向 ◎故事跟着“主角走”,避免“人物工具化”。 ◎给故事“添画面、露心思”,环境要服务情节。 ◎有起伏、有细节,不是“流水账”预留冲突伏笔 例如:张明的故事却让班长从头到尾的主导,张明只是背景板。 例如:张明想捉弄班长 例如:环境不是摆设,别开头提一句后面忘记了。 张明撒花瓣-花瓣书签 【预学】人物素材卡 对比两位同学笔下的“张明”,你更喜欢?为什么? 任务一 审题明要求 选定创作方向 小组合作: 如果选择张明组,你会给张明贴哪些“人物形象标签” 任务:4人一组,围绕“淘气包张明”的性格标签展开讨论,每组推选2-3个最具代表性的标签(如“爱捉弄人、心软、有小创意”),并简要说明理由。 时长:3分钟 洪水来了 老支书组织群众过桥 群众安全脱险 人们你拥我挤向南跑 想先过桥 老汉阻止小伙过桥 老汉推小伙上桥 桥毁人亡 揭示人物关系 任务二 回顾课文《桥》借图构情节 冲突双方 冲突的核心 (想法/行为的对立) 对应图示情节 村民VS老汉 盲目向南跑VS折回排队过桥 人们你拥我挤向南跑 老汉组织群众过桥 小伙子VS老汉 老汉的指责VS父爱 想先过桥VS被阻止 (党员让群众) 老汉阻止小伙过桥 老汉阻止小伙过桥; 老汉推小伙上桥 阻止儿子(守原则)VS推儿子上桥(救儿子) 开端 发展 ——— 结局 冲突 预设: 冲突1:张明的“创意恶作剧”弄坏了王寒冰的东西 冲突2:张明的“调皮行为”被误会(如摘花被以为是破坏公物) 冲突3:张明想做好事却用了“淘气方式”(如做香薰弄乱教室) 小组共创———张明”故事 分工建议(4人小组): 记录员:写下小组确定的关键冲突(情节) 发言人:最后分享小组想法 把关员:判断冲突(情节)是否符合人物特点 要求:1.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构思的冲突(情节)(3分钟);2.根据交流自行修改(2分钟);3.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30秒)。 评价表 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 有没有一波三折的效果 还可以怎样修改 评价表 学生在卡片上自行修改 限时2分钟 方法具象化示例 以“张明组”为例,展示方法落地: 环境描写示例:“风一吹,丁香花瓣落在张明的作业本上,他指尖捻着花瓣,眼神偷偷瞟向王寒冰的课桌”(暗示后续行为) 心理描写示例:“张明把花瓣粉撒进抽屉时,心里暗笑:‘等王寒冰打开抽屉,肯定会以为是香水!’”(贴合淘气特质) 提炼3个必用技巧:1.环境贴情节 2.心理显性格 3.情节有起伏 写一段最有把握或思考最成熟的情节,并加入适当的环境或心理描写。 任务三 片段练习(限时20分钟) 个人片段练习———三查清单” 学生自主核对,用“√”“×”标记: 1. 查情节:高潮有反转、结局有解决吗?( ) 2. 查细节:有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吗?( ) 3. 查环境:有嵌入环境相关描写吗?( ) 故事源于生活 故事情节完整 故事情节曲折 故事情节有反转 环境描写交代背景 或推动故事情节... 刻画人物内心活动 评价表 提炼方法: 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延学】 1.完成习作练习:自行构思或续写淘气包张明。 2.课后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等,选择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抓住人物描写、小说情节,以及环境描写绘制人物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