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9317

5七律·长征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36337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七律,长征,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七律·长征 解码伟人诗篇,感悟长征壮歌 六年级语文 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单元导语) 人文主题:革命岁月 ◎了解文章是怎么点面结合写场面的。(阅读要素)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场活动。(习作要素) 走近作者 毛泽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袖。代表作《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等。 写作背景 长征的起因: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红军面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雪山、草地、江河)以及物资短缺等重重困难。 情境导入 长征印象 血战湘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懋(mào)功会师 过草地 激战腊子口 大会师 延安 瑞金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写这首诗时,红军刚翻过岷山,即将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的艰难险阻,满怀喜悦与豪情,以诗作总结长征历程,歌颂红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你听过哪些长征故事? ◇ 你觉得长征路上最艰难的是什么? 情境导入 长征印象 半条被子、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恶劣的自然环境让人难以承受 2.敌人的围追堵截让行军时刻充满危险 3.缺少粮食和物资让生存变得特别困难 飞夺泸定桥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初读诗歌 基础夯实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初读诗歌 基础夯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精读探究,品悟内涵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很多的河流和高山。形容长途跋涉中的艰难险阻。 平常。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代朱熹《春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代于谦《石灰吟》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首联总领全诗,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 从“不怕”和“只等闲”你感 受到了什么? 从“不怕”中,能感受到红军直面长征艰险时的无畏勇气,他们不畏惧雪山草地、围追堵截,源于对革命信仰的坚定。“只等闲”则尽显乐观豁达,将“万水千山”的艰难视作平常事,是对自身实力与革命胜利的笃定。两词凝练出红军英雄气概与乐观精神的核心。 精读探究,品悟内涵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