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9395

【人教版(2024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二 混合运算(3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510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2024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
    二、混合运算 大单元主题设计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混合运算展开教学,包含 “混合运算”“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等内容。通过创设公交车上下乘客、酸奶摆放、刘阿姨摘桃子装盒、剪纸小组剪窗花、劳动课做花、红珠子和黄珠子穿手链等多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情境化引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公交车上下乘客、酸奶摆放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层次性推进: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简单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到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再到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并且具备初步的数学交流和合作能力。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情境与问题:通过创设剪纸、劳动课做花、穿手链等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多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掌握多步计算问题的解题策略,能正确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维与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交流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解题策略和方法,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合作交流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步计算问题的解题策略,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难点: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结合具体问题灵活地选择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堂导入 教师出示算式78-5×7、(72-36)÷9、28÷4+2,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进行脱式计算。 学生思考并回答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然后进行脱式计算。 教师引导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了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倾听教师总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2课时 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2) 核心素养目标 情境与问题:创设摘桃子、购物、集邮等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体会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能合理运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思维与表达:通过分析问题、尝试列式、对比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思维能力,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括号的作用和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交流与反思: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发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合作交流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题。 难点:体会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括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堂导入 教师出示算式32-8÷8、20+16÷4、30-4×5、7×8-2,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进行脱式计算。 学生思考并回答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然后进行脱式计算。 教师小结:“上节课我们学了‘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想改变这个顺序,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括号。” 学生倾听教师小结,思考括号的作用。 (通过复习两级运算顺序,巩固旧知识,为引入括号做铺垫。提出改变运算顺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