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9935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563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贵州省,月月,答案,试题,语文,铜仁市
  • cover
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1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以开放、包容、自由、和谐的精神,推进和维系了欧亚大陆的经济发展、文明交流和文化繁荣。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加深,古丝绸之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在仁爱、和平、诚信、公平、正义等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崇尚和保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全球化向更为包容的方向发展,从而创新人类文明,实现全球再平衡。强有力的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同,进而促进沿线国家和人民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同。习近平说:“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展现中华文化的“和”的理想,有利于世界各文明的和谐,有利于世界各国理解“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我们要坚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应让文明差异成为冲突的根源,而应使其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华文化一向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善于借鉴域外文明的优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建设“一带一路”,也为中华文化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互联互通应该是双向的,我们要在了解和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的同时,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契机,因势利导,推动汉语和汉文化的对外传播,加大多渠道对汉语教学的扶持力度,提升汉语的地位影响力和通用性。 (摘编自张淳、田欣《语言文化交流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助推器”》) 材料二: 古“丝绸之路”既是中西方文明交流之路,也是中国文明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重要通道。当今“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丝绸之路”的延续和发展,是一次重新出发的经贸联通之旅,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探索,也是一次复兴的文明交流之旅。语言作为一种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语言交流则是民心相通的前提与保障。曼德拉曾说:“用理解之语沟通,印入脑海;用乡音之语交流,刻在心田。”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是“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沟通纽带。语言是推动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上传播的重要依托。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语言的媒介;语言本身也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语言交流往往是文化交流的第一步,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需要语言的支持。语言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上语言版图的改变、语言的兴衰会对全球治理体系产生影响。语言是促进国际沟通和国际理解的润滑剂,是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基础,有助于扩大中国话语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让“一带一路”上广大民众了解人文中国、开放中国和包容中国。 (摘编自王辉《语言助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传播》) 材料三: 2021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提出,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交流日趋丰富多样,助力“五大家园”建设。一些东盟国家已经把汉语纳入国民教育系统,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同时,中国也在不少学校开设了东盟国家的语言科目,积极与东盟国家学校开展多方面合作。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陈金盛说:“沟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