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0926

专题六跨学科主题学习练习(含答案)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湘教版)

日期:2025-11-0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1833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复习,一轮,地理,中考,2026年
    专题六 跨学科主题学习 教材跨学科主题 试题链接 教材跨学科主题 试题链接 学会正确使用地图 P3 T5~7 理解中国人口政策 P80 T8~10 美化校园 P167 T14 认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P166 T8~9 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P33 T7~9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P168 T15 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 P166 T6~7 自然资源与我们的 关系 P102 T3~4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P80 T5~7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 生活 P165 T4~5 探寻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 P67 T1~4 了解二十四节气 P165 T1~3 非教材跨学科主题 试题链接 非教材跨学科主题 试题链接 生态修复 P128 T7 智能路灯安装 P11 T6~7 旅游/逃生线路设计 P88 T8 黄河改道 P166 T10~11 中外经贸合作 P44 T12 文学著作 P167 T12~13   了解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依托2025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某校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下图是同学们设计创作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品网页截图。读图,完成1~3题。 1.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天察地、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客观反映了( C ) A.昼夜交替现象 B.降水年际差异 C.气候冷暖变化 D.地球自转方向 2.芒种节气来临时,太阳直射点( B ) A.位于北半球,向南运动 B.位于北半球,向北运动 C.位于南半球,向南运动 D.位于南半球,向北运动 3.据图推断,芒种时节乙地( C ) A.正在种植冬小麦 B.正午太阳高度小于甲地 C.易发生洪涝灾害 D.白昼时间长于甲地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明代《广博物志》记载:“伏羲始乘桴(即小筏子),轩辕作舟楫……”我国原始社会的渡水工具是各类浮具,后来演变成舟、筏。明朝时期江浙等地经济繁荣,造船技术达到鼎盛。如今,我国造船业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据此完成4~5题。 4.据材料推测我国原始社会渡水工具的主要原材料是( B ) A.青铜 B.竹木 C.陶瓷 D.石器 5.我国现代造船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的意义是( A ) A.提高船舶工业的竞争力 B.提升河流、海洋航运能力 C.降低船舶货物运输成本 D.助力长三角粮食产量提高 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辣椒最早于公元前6 000多年出现在墨西哥,明朝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浙江,随后在我国各地广泛传播和种植。如今,“辣椒”是不少地方餐桌上的一大特色。下图示意辣椒传播路径。据此完成6~7题。 6.有关辣椒的传播路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自非洲向西到欧洲 B.自美洲向东到亚洲 C.经太平洋到大西洋 D.经印度洋到大西洋 7.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辣椒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其主要原因有( D )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人口众多,喜食辣椒  ③西方的殖民扩张  ④幅员辽阔,气候多样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认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鱼嘴将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有效控制内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读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后示意图与不同时期外江和内江的水量差异图,完成8~9题。 8.都江堰建成前,成都平原水旱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 A.地势平坦,夏季降水集中 B.岷江泥沙淤积严重 C.高大山脉阻挡了夏季风 D.当地受台风影响大 9.都江堰建成后,关于其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 ) A.冬季大部分江水流入内江发挥灌溉作用 B.夏季大部分江水流入外江发挥发电作用 C.冬季大部分江水流入外江发挥排沙作用 D.夏季大部分江水流入内江发挥航运作用 黄河改道华北平原7 000多年前曾是大海湾,山东丘陵原为海中的一个大岛。黄河等河流携带大量泥沙逐步堆积,把海湾分成了南北两部分。由于黄河多次改道,以及其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