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1822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9659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一,山东省,次月,答案,图片,考试卷
  • cover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诊断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塞(sài) 颁发(ban) 仲裁(zhòng) 锐不可当(dǎng) B.翘首(qiáo) 镌刻(juan) 悄然(qiao) 妄图(wang) C.喝采(hè) 彰显(zhang) 凌空(1ing) 国殇(shang) D.着陆(zho) 吹嘘(xū) 篡改(cuan) 惨绝人寰(huan)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馈退 督战 催枯拉朽 如梦初醒 B.酷似 由衷 白手起家 业已 C.建树 泻气 眼花缭乱 咆哮 D.浩瀚 桅竿 殚精竭虑 震聋发聩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狼群堵住了前方的路,他们每退一步都屏息敛声,因为一旦惊动狼群,后果将不堪 设想。 B.天渐渐阴了下来,一会电闪雷鸣,可谓震聋发聩,让人心惊胆战。 C.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丝不苟的精神。 D.他记忆力很好,总是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母亲听。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能力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5.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野望》一诗中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 高士贤人。 B.《黄鹤楼》一诗颈联两句中“萋萋”写出了鹦鹉洲凄凉荒芜的萧瑟之景,以此来突 出作者的乡愁。 C.《使至塞上》一诗中领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 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D.《钱塘湖春行》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 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茑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6.填空、默写(12分,每小题2分) (1)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2)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1 (3)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夕日欲颓, (吴均《与朱元思书》) (5)《黄鹤楼》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6)《梁甫行》中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句子: 7.语言实际运用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3分)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 用。 ,它使知识向精、深、 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这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二.阅读(40分) (一)名著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我问他为什么参加。他告诉我说,他的父 母是贫农,只有四亩田(不到一英亩),不够养活他和两个姊妹。他说,红军到他村子 来时,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给他们喝热茶,做糖给他们吃。红军剧团演了戏,大家 很快活,只有地主逃跑了。分配土地后,他的父母也分到了地。因此他参加穷人的军 队时,他们并不难过,反而很高兴。 另一个少年大约十九岁,在湖南当过铁匠学徒,外号叫“铁老虎”。红军到他县 里时,他放下风箱、锅盘,不再当学徒了,只穿了一双草鞋、一条裤子就赶紧去参军。 为什么?因为他要同那些不让学徒吃饱的师傅打仗,同剥削他的父母的地主打仗。他 是为革命打仗,革命要解放穷人。红军对人民很好,不抢不打,不像白军。他拉起裤 腿,给我看一条长长的白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