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2076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405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
  • cover
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牛和鹅》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改编自任大霖的同名散文,兼具叙事性与思想性,贴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阅读需求。 从内容角度看,课文以“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变化为主线,先写“我”因他人说法“欺牛怕鹅”,再通过金奎叔制服鹅的事件,让“我”明白“看待事物需换角度”的道理。故事情节生动,有“我”怕鹅被追的紧张场景,也有金奎叔摔鹅的痛快画面,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 从语文要素角度,本单元聚焦“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是四年级阅读能力的重要进阶。课文自带多处示例批注,涵盖“有疑问”“写得好”“有启发”三个角度,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范例。同时,文中丰富的动作、神态描写,如“贴着墙壁”“又哭又叫”,既适合学生练习批注,也能帮助他们体会人物心情,落实“体会人物情感” 的阅读目标。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反复读议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语言运用:学习用批注的方法,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并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童年的“我”在童趣十足的经历中成长的过程。 思维能力:梳理出批注的不同角度,尝试从不同角度对课文作批注,并结合批注深层次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 审美创造:探寻成长道路中的童年欢乐和经历挫折后带来的反思与收获,明白“事情从不同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尝试多角度批注,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借批注体会“我”面对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体验深度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1.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牛和鹅》。 2.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收集到了一些大家认为难读的词。我们来读一读。 (巩固多音字“吁”) yū 呱喝牲口声 吁 xū 叹气或形容喘气声 yù 为某种要求而呼喊 村长呼呼村里人把自家牛迁来运粮,于是放牛娃气喘吁吁地跑到田里,“吁哩哩哩———,牛儿们便往村头去了。 3. 交流态度变化,梳理关系图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中的“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 一开始“我”对牛(不害怕,会欺负),对鹅(很怕),在金奎叔的影响下,我变得(不欺)牛,(不怕)鹅。 二、小试牛刀,认识批注 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来读一读 “欺牛怕鹅”的部分。“欺牛”部分,是第几自然段?(第3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聚焦“欺牛”片段,知批注方法 1. 出示学习任务(课件呈现学习活动一) 学习活动一:默读第3自然段,在有感触的地方标一标、画一画,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 反馈交流:说说你标了什么地方,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发现提问———读着读着有了疑问,这样读书真好。 预设2:哎呀!他们都在欺负牛———你这么一说,我也有了这样的感觉。 小结:读书就是要这样,边读边标,边标边想,我们就读出了欺牛太甚的画面,也看到了一头老实的大憨牛。 (二)聚焦文中“批注”, 学做批注 1. 知批注方法 (1)同学们,其实我们把刚才有滋有味读书时的想法写下来,就成为了批注。书中也有很多批注,发现了吗?(出示书本批注) (2)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批注的?(把读书的想法在对应的文段边写下来) (3)是的,如果你对某个词或句子特别有感触,你还可以这样做。 比如这一处(框出“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小读者是怎么读出“惊慌失措”的?对,抓住了几个动词(相机圈出)。或者画出有感触的句子,再进行批注。 2. 知批注角度 (1)再看看,这些批注是从哪些角度写的? (2)研读文中批注,学生交流。 预设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